高一物理必修一手抄报 高一物理小报
- 手游频道
- 2025-04-18 09:59
- 1
物理关于压强手抄报 物理手抄报
初二物理手抄报四班获奖作品集锦
高一物理必修一手抄报 高一物理小报
高一物理必修一手抄报 高一物理小报
关于物理的手抄报版面设计图关于物理的手抄报
初中物理压强手抄报有关压强的物理手抄报
物理手抄报生活中的物理
高一物理知识构图手抄报 物理手抄报
生活中的物理手抄报
1 3章物理手抄报 物理手抄报
物理手抄报生活中的物理
生活物理手抄报物理手抄报
物理手抄报生活中的物理
物理手抄报初二压强
迎接新的一年华师琼中附中思源实验学校九年级物理手抄报大赛
关于物理知识的手抄报 物理手抄报
物理手抄报物理手抄报资料物理手抄报内容
物理手抄报大全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归纳笔记
【 #高一# 导语】物理必修一里的知识点难的并不是十分的多,但是却是高中物理的基础。 无 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归纳笔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一
探究弹力
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绳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F=kx。
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
2.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二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1)一个物体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变,其加速度为零,这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亦即F合=0
(1)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
(3)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
F合x=F1x+F2x+………+Fnx=0
F合y=F1y+F2y+………+Fny=0
2.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二
1、弹力
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两物体直接接触;
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弹力:F=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
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设法进行判定。
4.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四
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五
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
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
6.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六
认识形变
1.物体形状回体积发生变化简称形变。
2.分类:按形式分:压缩形变、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曲形变。
按效果分:弹性形变、塑性形变
3.弹力有无的判断:
1)定义法(产生条件)
2)搬移法:设其中某一个弹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3)设法:设其中某一个弹力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弹性与弹性限度
1.物体具有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2.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3.如果外力过大,撤去外力后,物体的形状不能完全恢复,这种现象为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度,发生了塑性形变。
7.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七
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
总机械能:E=Ek+Ep是标量也具有相对性
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比如阻力做的功)
ΔE=W非重
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
表达式:Ek1+Ep1=Ek2+Ep2成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
关于物理的手抄报内容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物理的手抄报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物理的手抄报内容:杠杆定律
定义:在结晶过程中,液、固二相的成分分别沿液相线和固相线变化。液、固二相的相对量关系,如同力学中的杠杆定律。因此,在相平衡的计算中,称式(1-9)为杠杆定律。必须注意:杠杆定律只适用于两相平衡区中,两平衡相的相对含量计算。
如图,合金x在温度T1由两相平衡并存,这时两相的成分和数量保持不变。过x点作水平线交液相线和固相线于a、c点,在某一温度下液、固两相的相对量可用杠杆定律来计算
设mL和m分别为两相的数量,由质量守恒定律可推导出:
ML + Mα = 1
ML × χa = Mα ×χc
ωml=cx/ac
ωma=ax/ac
注:杠杆定律适用所有两相平衡!
关于物理的手抄报内容:粒子物理学
粒子物理学专门研究组成物质和射线的基本粒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在大自然的一般条件下,许多基本粒子不存在或不单独出现,物理学家使用粒子加速器,试图粒子高能碰撞的机制,从而生产和侦测这些基本粒子,因此粒子物理学也被称为高能物理学。
标准模型可以正确地描述基本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模型能够计算12种已知的粒子(夸克和轻子),彼此之间以强力、弱力、电磁力或引力作用于对方。这些粒子会互相交换规范玻色子(分别为胶子、光子、W 及 Z 玻色子)。标准模型还预测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截至2010年,使用费米实验室的垓电子伏特加速器和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者仍旧在努力地寻找希格斯玻色子的来踪去迹。
在实验上把已经发现的粒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统称为轻子。另一类是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统称为强子。已经发现的数百种粒子中绝大部分是强子。
关于物理的手抄报内容:物理小实验
1.云的形成:在瓶子盖上戳个洞,在洞中插入吸管,并用橡皮泥将吸管周围密封。在瓶子中倒入一些冷水,摇晃均匀,然后把水倒出来。靠近瓶口,点燃一根火柴。 吹灭火柴,把冒烟的火柴扔进瓶子中,让烟进入瓶子。迅速拧紧瓶盖,通过吸管向瓶子中用力吹气。停止吹气,用手堵住吸管,使空气留在瓶中。松开吸管,当空气冲出瓶子时,瓶子中就产生了云。原因是往瓶子中吹气,增加压力。 松开吸管后气压下降,空气变冷了。瓶子中的水蒸气附着在烟中的尘粒上,凝结成极小的水滴,许多的小水滴就形成了云。
2.烧不断的棉线: 在一杯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并用筷子不停地搅拌,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将一根棉线放入配制好的浓盐水里浸泡一下,拿出来放在桌上晾干。将晾干后的棉线用手提起,点燃一根火柴去烧棉线。棉线从下端一直燃烧到上端,但烧过后的线灰仍象一根线一样没有被烧断。盐是不能燃烧的,浸过浓盐水的棉线在燃烧时,里面的棉线已被烧尽了,可是包在棉线外面的一层盐壳却保留了下来。所以,我们看到的是烧不断的棉线
3.铜丝灭火:将铜丝绕成圈,罩在蜡烛的火焰上,这时空气并没有被隔绝,但发现火焰明显变少,甚至熄灭。原因是铜的传热快,火焰产生的热量迅速被铜吸去,使火焰周围温度骤降,当石蜡油的温度低于其燃点时,火焰熄灭。
物理的手抄报
手抄报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报纸的另一种形式。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具有相当强的可塑性和自由性。手抄报也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物理的`手抄报,欢迎阅读!
关于物理的手抄报1 关于物理的手抄报2 关于物理的手抄报3 关于物理的手抄报: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一、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二、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笔记
【 #高一# 导语】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笔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笔记 篇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1.s-t图象是描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不反映物体运动的轨迹)
2.物理中,斜率k≠tanα(坐标轴单位、物理意义不同)
3.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1.v-t图象是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岁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不反映物体运动轨迹)
2.图象与时间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在t轴上方位移为正,下方为负,整个过程中位移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积的代数和。
2.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笔记 篇二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3.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笔记 篇三
探究弹力
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
4.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笔记 篇四
牛顿第二定律
1.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a=k·F/m(k=1)→F=ma。
3.k的数值等于使单位质量的物体产生单位加速度时力的大小。单位制中k=1。
4.当物体从某种特征到另一种特征时,发生质的飞跃的转折状态叫做临界状态。
5.极限分析法(预测和处理临界问题):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变化的物理量将其推向极端,从而把临界现象暴露出来。
6.牛顿第二定律特性:
①矢量性:加速度与合外力任意时刻方向相同。
②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同时产生/变化/消失,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③相对性:a是相对于惯性系的,牛顿第二定律只在惯性系中成立。
④性:力的作用原理:不同方向的合力产生不同方向的加速度,彼此不受对方影响。(5)同体性:研究对象的统一性。
5.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笔记 篇五
关于超重和失重:
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现象.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现象.对其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1)当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
(2)物体是否处于超重状态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即不取决于速度方向,而是取决于加速度方向.
(3)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g)时,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
6.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笔记 篇六
受力分析
1、受力分析:
要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所处的环境(与多少物体接触,处于什么场中)和运动状态着手,其常规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并隔离出来;
(2)先画重力,然后弹力、摩擦力,再画电、磁场力;
(3)检查受力图,找出所画力的施力物体,分析结果能否使物体处于题设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否则必然是多力或漏力;
(4)合力或分力不能重复列为物体所受的力.
2、整体法和隔离体法
(1)整体法: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隔离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系中想地隔离出来,只分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的作用力,不考虑物体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
(3)方法选择
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分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要应用隔离分析法,这时原整体中相互作用的内力就会变为各个物体的外力。
3、注意事项:
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具体作时应注意:
(1)弹力和摩擦力都是产生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因此要从接触点处判断弹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画好这两个力.
(2)画受力图时要逐一检查各个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一定是无中生有的.同时应只画物体的受力,不能把对象对其它物体的施力也画进去.
易错现象:
1.不能正确判定弹力和摩擦力的有无;
2.不能灵活选取研究对象;
3.受力分析时受力与施力分不清。
谁有高一必修一的物理思维导图。
链接:
提取码: 7gr1
《思维导图:高中物理》内容:目前,在国外教育领域,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的学生都在使用思维导图这项思维工具教学;在新加坡,思维导图已经基本成了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用思维导图提升智力能力提高思维水平已被越来越多的认可。
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 #高一# 导语】物理思维是将物理现象与物理实验所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从已有的理性认识上获得新的理性认识。 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一
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位移:平面直角坐标系通常设位移方向与x轴夹角为α
2.曲线运动的速度:
①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②速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分解为水平速度Vx及竖直速度Vy,V2=Vx2+Vy2
3.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速度是矢量,方向或大小任一的改变都会造成速度的变化,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一定改变)
4.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2.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二
力的合成
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力是矢量,其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一条直线上两力合成,在规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运算。
(3)互成角度共点力互成的分析
①两个力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F2|≤F≤F1+F2
②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③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共点力才能合成(同时性和同体性)。
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
3.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三
功(1)做功的两个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大小:W=Fscosa功是标量功的单位:焦耳(J)
1J=1N_m
当00F做正功F是动力
当a=派/2w=0(cos派/2=0)F不作功
当派/2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36084111@qq.com,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