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牙烹子的故事 易牙烹子的故事记载在哪里
- 手游频道
- 2025-01-13 01:39
- 1
易牙烹子的现实意义 是怎么解释的
1、成大事亲贤者远小人,小人的根本特质是反道德。他们蔑视人类所有的道德,为谋求利益而不择手段,出尔反尔,反复无常。小人未必就是愚人,但是他们才能越高,危害也就越大。历史上危害性的不是那些嗜利的平庸之辈,而是那些知书习礼,巧辩如簧又肆无忌惮的小人。自古以来,正是这般小乱天下,令君子思之愤愤,言之痛心。易牙为得到君主的恩宠不惜杀自己的孩子并亲手烹饪来敬献给齐桓公,他就是一个十足的小人。希望大家看清齐桓公的悲惨下场并以此为鉴,更清醒地认识小人的丑恶嘴脸与危害,从中吸取教训。
易牙烹子的故事 易牙烹子的故事记载在哪里
易牙烹子的故事 易牙烹子的故事记载在哪里
2、与人交际警惕易牙之徒,与人交际,必须当心易牙之徒。同事、同学之间交往,千万警惕易牙之徒。易牙,此人在历史上并没留下什么业迹,但却臭名昭著。尽管他烹子事君大受齐桓公宠幸,却也因此为世人所不齿。易牙这种小人在现代同样有很多,与小人相处应当敬而远之,只保持淡淡的交往,尽量让自己的生活与他们没有交集。不要因为小人对自己有些小恩小惠就对他们不存戒备之心要留心防范“小人”。不要在言语上他们,也不要在利益上得罪他们,要保持距离与小人保持适当的距离,小心说话,不要有利益瓜葛,吃些小亏无妨方是保护自己的妙良方。 就像鲁迅在《病后杂谈》说过:真也无怪有些慈悲心肠人不愿意看野史,听故事;有些事情,真也不像人世,要令人毛骨悚然,心里受伤,痊愈的。残酷的事实尽有,莫如不闻,这才可以保全性灵,也是“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易牙烹子,乐羊啜羹
话说齐桓公非常宠幸三个人,一个叫竖刁,一个叫易牙,还有一个叫开方。
竖刁自小就生活在宫里,侍奉齐桓公的宠妃长卫姬等人。
因为他不是太监,所以在他长到十多岁的时候,就应该搬离王宫了。
但是,竖刁贪恋宫中的富贵生活,想获得更大的权力。
于是,他一狠心,竟然把自己了,当了一个宦官,主管皇宫内的一切事务。
易牙本来是王宫里的一个厨子,没有什么名气。但是,他跟竖刁是好友。于是,竖刁就想尽办法让易牙得齐桓公的重用。
有一次,长卫姬突然得了厌食症,整日茶饭不思,齐桓公很是着急。这时候,竖刁就向齐桓公了易牙。
易牙不敢怠慢,费尽心思地做了一碗汤献给了长卫姬。长卫姬吃完之后,胃口大开,连声称赞易牙的厨艺,于是她就把易牙给了齐桓公。
齐桓公吃了易牙做的饭菜后也感觉很不错,于是就重赏了易牙。
有一次,齐桓公开玩笑地对易牙说:“你做的饭菜的确很好,但是,人间的美味我都已经尝遍了,只是不知道人肉是什么滋味。”
易牙可不当这是玩笑话,他马上回去把自己年仅三岁的儿子杀了,做成了一盘蒸肉,献给了齐桓公。
齐桓公听说这盘肉是易牙的儿子后,居然还被易牙的“忠心”所感动,从此就对他格外看重。
宰相管仲在临终之时,拉着齐桓王的手说,的希望就是齐桓王能够远离易牙。
因为管仲早就看出易牙巧言令色,埋藏祸心,其所言均非出于真心,而是为了个人利益。一个为了利益而杀子的人,还有什么事是他不敢干的呢?
但是齐桓公表面上满口答应,而实际上并没有把管仲的话放在心上。
管仲后,易牙变本加厉。一方面继续哄着齐桓公,一方面加紧培植自己的势力。
后来,齐桓公病重,易牙勾结数名心腹,传齐桓公圣旨,不许任何人看望和探视齐桓公。
可怜的齐桓公整整十五天滴水未进,被活活饿。
齐桓公后,易牙再次传旨意,立无亏为君。
易牙之恶行其实早被满朝文武和齐国看穿,齐桓公的其他儿子纷纷起兵,弄得天下大乱,曾经强大的齐国开始走向衰败。
易牙干政失败后避居彭城,烹饪业至终。
易牙烹子是给齐桓公吃,而还有个狠人,竟然食子,这个人就是战国时魏国名将乐羊。
注意,这个乐羊是战国时魏国将领,不是东汉的乐羊子(乐羊子妻的乐羊子),许多人以为乐羊就是乐羊子,他们却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人。
话说回来,魏国将军乐羊有个儿子叫乐舒,他跑到中山国去做了将领。
然而,不巧的是,魏、中山两国刚好又爆发了。
乐舒曾率军杀了魏相翟璜的儿子翟靖,但翟璜不计前嫌,自己的门客乐羊为将,讨伐中山,魏文侯同意了。
乐羊兵临中山城下,中山国君将其子乐舒吊在城墙上,以其子作人质,威胁乐羊若不退兵,便烹其子。
然而乐羊竟不为所动,悍然发动攻城。
中山国君一怒之下,杀了乐舒,并把他煮肉羹,送给乐羊品尝。
乐羊为表忠于魏国,竟满饮一杯羹,这便是历史上“啜羹”的典故。
此后,乐羊攻陷中山国都,中山国灭,乐羊因功被魏文侯封于中山灵寿。从此,其后代世居于中山。
但魏文侯自此以后再也未重用过乐羊,想想一个连儿子的羹汤都喝的人,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干的呢?的办法就是对乐羊敬而远之。
乐羊因冷血而功成名就,也因为太过冷血而受到猜疑,如同杀妻求将的吴起受到鲁君猜疑一样。凡事物极必反,无有例外。
后来中山复国,再后来中山又被赵所灭,遂归于赵国。
到赵惠文王时,中山出了位名人,他是乐羊的后人乐毅。
也许是因为赵惠文王得位不正(武装夺权),也许是乐毅还有魏国情节(乐羊是魏国人),乐毅离开赵国来到魏国。
刚好这时,齐国利用燕国的“子之之乱”,攻陷燕国都,燕国最有作为的国君燕昭王上位。
燕昭王筑“黄金台”,延揽天下能士,力图一雪前耻。
恰巧,当时魏昭王派乐毅出使燕国,燕昭王一眼就看上了乐毅,诚恳请求乐毅留下,一起创业。
也许是因为在魏国未得到重用,乐毅放弃了魏国,从此就留在燕国不回去了。
后来乐毅帮助燕昭王富国强兵,用合纵之法打败了强齐,连下齐国七十余城,使燕国成功逆袭。
乐毅的结局和他的先祖一样,他因受新王燕惠王的猜忌只身逃到了赵国,而他的家室全部留在了燕国。
后来燕惠王封乐毅的儿子乐间为将,父子俩又分别成为敌对国的将领,乐氏悲剧重现。
乐毅是几乎在将齐国灭国的关键时刻,被燕惠王撤换,于是齐将田单组织反攻,齐国复国。
乐毅起于赵国,后叛赵投魏国,再叛魏而投燕国,又复归于赵国。对于乐毅而言,这似乎是命运的轮回。但乐毅依旧是战国时不可多得的名将,甚至与管仲齐名,连诸葛亮都极为推崇他,“每尝自比管乐”。
易牙烹子的典故是什么
“易牙烹子”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齐国有一个管理齐桓公烹饪的厨师易牙。桓公久居宫中,什么珍馐佳肴、山珍海味都吃腻了,有一次半开玩笑地对易牙说:“我就是蒸婴儿的肉没有吃过。”易牙为了满足桓公的欲望,将自己的三岁儿子蒸了献给了桓公吃,桓公认为他对自己忠心耿耿,于是提拔重用了易牙,易牙便成为宠臣。后来大臣管仲生病,齐桓公前去探望,并问管仲:“君将何以教我?”仲曰:“君勿近易牙和竖刁”。桓公说:“易牙烹子飨我,还不能信任吗?”管仲说“人无不爱其子,自己的儿子尚且不爱,焉能爱君”。直到管仲后,桓公仍不信其言。不久齐桓公病危,易牙果然拥立齐桓公的宠妾卫共姬的儿子作乱,闭塞宫门,桓公被活活气在病榻上。意思是易牙为了讨好国君,把自己孩子煮了献给国君。
易牙为什么要狠心杀掉自己的孩子还给主人吃?
因为易牙是一个擅长阿谀奉承的人,齐桓公开玩笑说自己没有尝过人肉的味道,易牙就将他的儿子杀掉,做成菜肴给齐桓公吃。
因为易牙是非常心狠手辣的人,并且他的心中也只有自己是一个非常自私并且残暴的人,并且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也自然会舍弃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给自己的主人吃,也是为了获得主人的信任
因为他想要受到重用,就必须要去表达忠心。为了获得权力,不得不用尽一切手段,甚至不惜杀掉自己的孩子给主人吃,一个连孩子都可以为主人放弃的人,也就没有什么不能放弃的了,通过这种方式他极大地展现了自己的忠心。
如何评价易牙烹子之事?
易牙烹子的故事,见诸《管子.小称》:齐桓公对易牙说「惟蒸婴儿之未尝」,易牙便蒸其首子而献之公。齐桓公对管仲说:「易牙烹其子以快寡人,尚可疑邪?」管仲答道:「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爱于君?」易牙烹子、桓公吃婴,真是残酷无伦的「厨房」,堪作这一段《孟子》的另类注释:「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难怪鲁迅在《病后杂谈》有此说法:「真也无怪有些慈悲心肠人不愿意看野史,听故事;有些事情,真也不像人世,要令人毛骨悚然,心里受伤,痊愈的。残酷的事实尽有,莫如不闻,这才可以保全性灵,也是『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36084111@qq.com,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