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讲解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教案
- 网络推广
- 2025-02-20 04:05
- 1
六年级下册数学五单元一信息窗扇形统计图的意思怎么说?
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通过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单位1),用圆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数. 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各个项目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六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讲解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教案
六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讲解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讲解:统计图
(一)意义: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二)分类
1、条形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线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
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2、折线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优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注意: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不同的年份、月份等时间时,不同时间之间的距离要根据年份或月份的间隔来确定。
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折线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4)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并注明数量。
3、扇形统计图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数。
优点: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制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先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
(2)再算出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3)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
(4)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数,并用不同颜色或条纹把各个扇形区别开。
1到6年级学过的统计图有哪些??作用有哪些??
你好
条形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如1厘米)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相应成比例的直条,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能够使人们一眼看出各个数据的大小.?
(2)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别.
?二、扇形统计图 ?
以一个圆的面积表示事物的总体,以扇形面积表示占总体的百分数的统计图,叫作扇形统计图.也叫作百分数比较图.扇形统计图可以比较清楚地反映出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用扇形的面积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2)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
三、折线统计图 ?
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的统计图,叫作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就是能够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如果本题有什么不明白可以追问,如果满意记得采纳
如有其它问题,采纳本题后另发向我求助,答题不易,请谅解,谢谢.
祝学习进步!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扇形统计图》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96~9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
2.能看懂扇形统计图,并能从图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感受统计的价值。
教学重点:
看懂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并能从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
课前统计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课前统计学生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1.出示教材第96页情境图,说说同学们正在干什么?
2.在这些体育项目中,你喜欢什么活动?出示统计表,进行统计。(可在课前进行调查统计,利用Excel自动生成扇形统计图)
喜欢的项目
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人数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统计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了现实背景。同时,采用真实的数据进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整理数据,引入新课
1.通过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预设:数量的多少对比:如喜欢乒乓球人数最多,喜欢足球的比喜欢踢毽的多2人等;数量求和:如喜欢乒乓球的和喜欢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如果要比较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多少,可以怎样比较?
3.如何计算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呢?
4.学生进行口算或笔算,完成统计表,并进行校对。
喜欢的项目
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
人数
12 85 6 9
百分比
30% 20% 12.5%15% 22.5%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计算出百分比并补充表格,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比不仅可以表示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的多少,还可以体现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与全班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加深百分比与人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扇形统计图
(1)如果我用这样一张图来统计我们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用这个扇形表示乒乓球的30%,你觉得这整个圆表示的是什么?
(2)乒乓球的30%又表示什么?
预设: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0%;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00份,喜欢乒乓球的占其中的30份。
(3)你能根据我们刚才计算的,把这张图补充完整吗?(教师可以逐项出示,并可以让学生根据扇形的大小来判断一下这块扇形可能表示的是哪个运动项目。)
(4)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扇形统计图。
(5)揭题:像这样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6)想想各个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7)小结:扇形的大小和项目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有关。我们可以根据扇形的大小来判断数量的大小。
2.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
(1)看图说说,在这幅统计图中你还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预设:量的多少:如谁多谁少,谁和谁一样多;部分和总量的关系:如喜欢乒乓球和足球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一半,喜欢踢毽和跳绳以及其他项目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一半。
(2)说说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优势?
预设:可以根据扇形的大小清楚直观地看到量的相对大小;可以看到各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3)小结:在这样的统计图上,我们不仅可以直观地比较各个扇形的相对大小,还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选择、补充,让学生经历扇形统计图制作的过程,使学生对扇形统计图有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认识,同时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和对扇形统计图的优势分析,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3.尝试练习
出示教材第97页“做一做”的内容。
(1)你能看懂这张扇形统计图吗?统计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可以根据旁边的图例来知道各个扇形代表的项目。)
(2)说说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3)如果每天喝一袋 g的牛奶,能补充每种营养成分各多少克?学生用百分数的意义理解各百分数和 g的关系,进而算出各种营养成分多少克。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图获取信息并计算的尝试练习,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可以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四、课堂练习,巩固应用
1.练习二十一第1题。
学生看图,并解决以下问题
(1)李明每天花多少小时做作业?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2)你认为李明的作息时间安排得合理吗?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的建议?
(3)拿出课前收集的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说说自己的作息时间和李明的有什么不同?想想怎么样安排时间才是合理的。
2.练习二十一第3题。
(1)看图读图,同桌互相说说能得到哪些信息?
(2)想想在100 L空气中含有多少升氧气?
(3)估计一下,教室内大约有多少升氧气?同时进行环保宣传。
3.练习二十一第2题(在教材基础上拓展改编)。
(1)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如果陈东家每月总计支出2000元,你能提出并解决哪些问题?
(3)这是李丽家每月各种支出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4)从图上看,陈东家和李丽家每月的教育支出金额是一样多的,对吗?
(5)如果李丽家每月总计支出3000元,现在你能比较他们两家的教育支出情况了吗?你还可以提出并解决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五、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1.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你对它产生了哪些了解?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统计,并进行数据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统计,并进行数据分析,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也为下节课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素材的准备。
课后反思: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主要采用“以问题为中心”,讨论发现法。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学生与学生(或)教师之间相互讨论、学习,让学生从例题中看到:在表示全班人数的圆中,用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从而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六年级下册数学书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 下册的学习即将结束,同学们对书中的知识点都掌握了多少呢?我为六年级师生整理了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六年级下册数学书知识点1
单元方向与位置
1、数对的表示 方法 :先表示横的方向,后表示纵的方向,即根据直角坐标系,确定某一点的坐标(x,y).
2、数对的写法:先横向观察,在第几位就在小括号里先写几,再点上逗号;然后再纵向观察,在第几位,就在小括号里面写上几。如小青的位置在第三组,第二个座位,用数对表示为(3,2)。
3、能根据数对说出相应的实际位置。如某个同学在(5,6)这个位置。他的实际位置是,班级中(从左往右数)第五组第六个座位。
确定位置(二)(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知识点】:
1、认识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北。
2、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置的方法:(1)以某一点为观测中心,标出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将观测点与物体所在的位置连线;用量角器测量角度,得出结论在哪个方向上。(2)用直尺测量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第二单元 正比例反比例
1.比的意义: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
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4)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5)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6)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
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值。
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
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
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按比例分配: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
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5.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6.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7.比和比例的区别
(1)比表示两个量相除的关系,它有两项(即前、后项);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它有四项(即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2)比有基本性质,它是化简比的依据;比例也有基本性质,
它是解比例的依据。
8.解比例: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9.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如果这两种量中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
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
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k(一定)。
10.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11.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方法:
关键是看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就的两个数的商一定还是积一定,
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
12.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13.比例尺的分类:(1)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2)缩小比例尺和放例尺
14.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5.应用比例尺画图:
(1)写出图的名称、
(2)确定比例尺;
(3)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4)画图(画出单位长度)
(5)标出实际距离,写清地点名称
(6)标出比例尺
16.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相似图形)
17.用比例解决问题:
根据问题中的不变量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
并正确判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并根据正、反比例关系式列出相应的方程并求解。
六年级下册数学书知识点2
第三单元 圆柱和圆锥
1.圆柱的特征:
(1)底面的特征:圆柱的底面是完全相等的两个圆。
(2)侧面的特征: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其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
(3)高的特征:圆柱有无数条高。
2.圆柱的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3.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当沿高展开时展开图是长方形;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
沿高展开图是正方形;当不沿高展开时展开图是平行四边形。
4.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5.圆往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底面积,即S表=S侧+2 S底。
6.圆柱的体积: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柱体的体积,V=Sh。
7.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
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锥。该直角边叫圆锥的轴。
8.圆锥的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9.圆锥的特征:
(1)底面的特征:圆锥的底面一个圆。
(2)侧面的特征: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图是扇形。
(3)高的特征:圆锥只有一条高。
10.圆锥的母线:即圆锥的侧面展开形成的扇形的半径,底面圆周上点到顶点的
距离。圆锥有无数条母线。
11.圆锥的侧面:将圆锥的侧面沿母线展开,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弧长
等于圆锥底面的周长,而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的长。
12.圆锥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展开图弧长)×母线÷2;
13.圆锥的体积:一个圆锥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锥的体积。
一个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根据圆柱体积公式
V=Sh(V=πr2h),得出圆锥体积公式:V=Sh
14.圆柱与圆锥的关系:
(1)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2)体积和高相等的圆锥与圆柱之间,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三倍。
(3)体积和底面积相等的圆锥与圆柱之间,圆锥的高是圆柱的三倍。
15.生活中的圆锥:
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圆锥有:沙堆、漏斗、帽子。
第四单元 统计
1.统计表: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
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统计表。
2.统计种类:
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项目的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3.统计图: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4.条形统计图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别开,
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5.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
增减变化的情况。
注意: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不同的年份、月份等时间时,
不同时间之间的距离要根据年份或月份的间隔来确定。
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并注明数量。
6.扇形统计图
(1)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数。
(2)优点: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3)制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a)先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
b)再算出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c)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
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
d)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数,
并用不同颜色或条纹把各个扇形区别开。
↓↓↓ 下页更多"六年级下册数学书知识点"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36084111@qq.com,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