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八卦 >  > 

第二次反围剿诗词(第二次反围剿的意义与启示)

渔家傲

第二次反围剿诗词(第二次反围剿的意义与启示)第二次反围剿诗词(第二次反围剿的意义与启示)


第二次反围剿诗词(第二次反围剿的意义与启示)


反第二次大“围剿”①

一九三一年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②,枯木朽株齐努力③。枪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⑤,横扫千军如卷席⑥。有泣,为营步步嗟何及⑦!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文学》1962 年5 月号。

①背景:反第二次大“围剿”:1931 年5 月,集结隐蔽在江西东固地区,等待敌人王金钰师进入伏击圈,16 日围歼了王金钰、公秉藩两个师。17 日向东横扫。30 日歼刘和鼎师于福建的建宁。从江西的东固、富田一直打到福建的建宁,屡战屡胜,歼敌三万余人,粉碎了第二次“围剿”。

②“白云山”两句:白云山在江西吉安县东南,富田与东固之间,是初战告捷处。云欲立,指山头的云彩像一样的同仇敌忾,怒气冲天。山下的敌人正在狂喊乱叫。

③“枯木朽株”句:汉朝邹阳《自狱中上梁孝王自明书》:“有人先游,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有人,枯木朽株也可以发挥作用。这里说在我军包围歼灭的时候,连枯木朽株也发挥了帮助我军反对敌军的作用。

④“枪林逼”两句:居高临下,枪林突然进逼,像飞将军从天而下,歼灭敌人。飞将军:《史记·李广传》里记匈奴称李广为飞将军。

⑤“七百里”两句:15 天中(1931 年5 月16 日至30 日),走700 里,打五个仗,打破了“围剿”。

⑥横扫千军:杜甫《醉歌行》:“笔阵独扫千人军。”

⑦“为营步步”句:发动第二次“围剿”,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办法,但还是被粉碎了。

1931年夏,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诗句描写的是什么的战斗场面

反第二次大“围剿”的战斗场面。

出处: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翻译:

白云山顶的浓云象是愤怒地站立起来,白云山下的冲杀声震天撼地,连那枯朽的树木也都齐心合力地迎战敌人。从山上猛冲下来,枪枝如林,直逼敌阵,如同飞将军降临。十五天长驱七百里,从苍茫的赣江边一直打到青翠的闽西山区,横扫敌人的千军万马,势无阻挡如同卷席。有人在那低声地哭起来了, “步步为营”已失败,悲叹又有什么用呢。

创作背景:

军对次“围剿”失败后,又派军政何应钦率20万兵力,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方针,于1931年4月1日向苏区发起第二次“围剿”,企图包围并消灭红一方面军主力于赣南。苏区局经过反复讨论,接受的意见,决定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将主力南移至广昌、宁都、石城地区,集中兵力,先打弱敌,然后自西向东横扫,各个歼灭敌人。15天内,连打五次胜仗,粉碎了军对苏区的第二次“围剿”。

扩展资料:

此词上片具体描写了白云山战斗的经过,下片概括了反第二次大“围剿”整个战役胜利的情况。全词气势雄伟,构思巧妙,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具体描绘和概括叙述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此词上片具体描写了白云山战斗的经过,下片概括了反第二次大“围剿”整个战役胜利的情况。通过这些描写,热情地歌颂了根据地军民所向的英雄气概,无情地揭露和嘲讽了反动派纸老虎的本质及其必然灭亡的下场。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三句生动地描绘了反第二次大“围剿”战斗的战局发展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伟大气魄。“横扫千军如卷席”写出了疾风迅雷,所向披靡,干净、消灭敌人的英雄气概,“赣水苍茫闽山碧”则写出了这次进军的起止点。随着的胜利进军,赣江已远远地抛在后面,迷茫一片看不很清楚,所以说是“赣水苍茫”。而闽山却已呈现眼前,这里丛山峻岭,到处是一片苍翠青绿,所以说是“闽山碧”。

1931年夏,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诗句描写的是什么的战斗场面?

反第二次大“围剿”。

出自的《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原文: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1931年夏。1931年4月,不甘心于次“围剿”的失败,纠集二十万大军,对苏区发动了第二次大“围剿”,从江西吉安到福建建宁,东西八百里,布成一条弧形阵线,改变次大“围剿”中破产的“分进合击,长驱直入”战术,采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紧缩包围”的战术,向苏区步步进逼。

词人为第二次反“围剿”的战略行动作了精心的设计和部署,亲自指挥,选择进占富田之敌王金钰、公秉藩为首战对象,“从富田打起,向东横扫”,先将主力集结隐蔽于吉安县东固一带,迫敌而居,等待战机,秘密埋伏二十五天。

5月15日,王金钰部脱离其富田阵地,分三路向东固进犯,16日进入伏击圈,出其不意地发起攻击,痛歼敌军,并乘胜进击,直指富田,经一天战斗,歼敌一整师。

继而迅即转入战略进攻,由富田而东,奋力横扫,“十五天中(1931年5月16日至30日),走七百里,打五个仗,缴枪二万余,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围剿’。”此次反“围剿”胜利之后,词人便创作了这一思想胜利的颂歌。

1931年4月,对苏区发动了第二次大“围剿”。亲自指挥,十五天中(1931年5月16日至30日),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围剿’。”此次反“围剿”胜利之后,词人便创作了这一思想胜利的颂歌。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近现代〕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翻译:白云山顶的云层滚动,好像要凌空直立起来一样,山下的敌人狂呼乱喊,鼓噪而上,根据地的军民同仇敌忾,就连干枯的树木,老朽的树桩龃也齐心协力为助战。英勇善战的好像飞将军从天而降,无数的刀向敌人。

在十五天里,长驱直入,从苍茫的赣江到青翠的闽山,驰骋七百余里,把来犯的敌人收拾得干净利索。反动派泣不成声,“步步为营”的战术破产了,叹气又有什么用!

赏析

此词上片具体描写了白云山战斗的经过,下片概括了反第二次大“围剿”整个战役胜利的情况。全词气势雄伟,构思巧妙,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具体描绘和概括叙述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全词气势雄伟,构思巧妙,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具体描绘和概括叙述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景物的描绘歌颂了白云山战斗的胜利,接着连用几个动词,准确地概述了“七百里驱十五日”的情景,从而写出了反第二次大“围剿”的整个胜利,还采用对比的方法。

生动地写出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骁勇善战的气势,辛辣地讽刺了敌人软弱无能、窘迫尴尬的狼狈相,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反第二次大“围剿”。

该句出自现代的《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原文: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译文:

白云山顶的云层像人一样要愤怒地站立起来,山下的敌人狂呼乱喊,鼓噪而上,根据地的军民同仇敌忾,就连自然界的草木也齐心协力为助战。英勇善战的,如天将神兵破空而下,无数的刀向敌人。

在十五天里,长驱直入,从苍茫的赣江到青翠的闽山,驰骋七百里,把来犯的敌人像卷席子似地一扫而光。有人泣不成声,“步步为营”的战术破产了,叹气又有什么用!

扩展资料:

此词创作于1931年夏。1931年4月,不甘心于次“围剿”的失败,纠集二十万大军,对苏区发动了第二次大“围剿”,从江西吉安到福建建宁,东西八百里,布成一条弧形阵线,改变次大“围剿”中破产的“分进合击,长驱直入”战术,采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紧缩包围”的战术,向苏区步步进逼。

词人为第二次反“围剿”的战略行动作了精心的设计和部署,亲自指挥,选择进占富田之敌王金钰、公秉藩为首战对象,“从富田打起,向东横扫”,先将主力集结隐蔽于吉安县东固一带,迫敌而居,等待战机,秘密埋伏二十五天。

5月15日,王金钰部脱离其富田阵地,分三路向东固进犯,16日进入伏击圈,出其不意地发起攻击,痛歼敌军,并乘胜进击,直指富田,经一天战斗,歼敌一整师。

继而迅即转入战略进攻,由富田而东,奋力横扫,“十五天中(1931年5月16日至30日),走七百里,打五个仗,缴枪二万余,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围剿’。”(《革命的战略问题》)此次反“围剿”胜利之后,词人便创作了这一思想胜利的颂歌。

反第二次大“围剿”的战斗场面。

出处: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翻译:

白云山顶的浓云象是愤怒地站立起来,白云山下的冲杀声震天撼地,连那枯朽的树木也都齐心合力地迎战敌人。从山上猛冲下来,枪枝如林,直逼敌阵,如同飞将军降临。十五天长驱七百里,从苍茫的赣江边一直打到青翠的闽西山区,横扫敌人的千军万马,势无阻挡如同卷席。有人在那低声地哭起来了, “步步为营”已失败,悲叹又有什么用呢。

创作背景:

军对次“围剿”失败后,又派军政何应钦率20万兵力,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方针,于1931年4月1日向苏区发起第二次“围剿”,企图包围并消灭红一方面军主力于赣南。苏区局经过反复讨论,接受的意见,决定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将主力南移至广昌、宁都、石城地区,集中兵力,先打弱敌,然后自西向东横扫,各个歼灭敌人。15天内,连打五次胜仗,粉碎了军对苏区的第二次“围剿”。

扩展资料:

此词上片具体描写了白云山战斗的经过,下片概括了反第二次大“围剿”整个战役胜利的情况。全词气势雄伟,构思巧妙,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具体描绘和概括叙述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此词上片具体描写了白云山战斗的经过,下片概括了反第二次大“围剿”整个战役胜利的情况。通过这些描写,热情地歌颂了根据地军民所向的英雄气概,无情地揭露和嘲讽了反动派纸老虎的本质及其必然灭亡的下场。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三句生动地描绘了反第二次大“围剿”战斗的战局发展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伟大气魄。“横扫千军如卷席”写出了疾风迅雷,所向披靡,干净、消灭敌人的英雄气概,“赣水苍茫闽山碧”则写出了这次进军的起止点。随着的胜利进军,赣江已远远地抛在后面,迷茫一片看不很清楚,所以说是“赣水苍茫”。而闽山却已呈现眼前,这里丛山峻岭,到处是一片苍翠青绿,所以说是“闽山碧”。

1931年夏,写下了“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翻译:十五天长驱七百里,从苍茫的赣江边一直打到青翠的闽西山区,横扫敌人的千军万马,势无阻挡如同卷席。)的词句,描写的是反第二次大“围剿”的战斗场面。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是在1931年夏反第二次大“围剿”胜利期间所写的一首词。该词通过对反第二次“围剿”的首次战斗东固之战的生动描绘和整个战役的艺术概括,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的革命精神和的威力。

扩展资料:

1930年10月,发动了次大“围剿”,在的军事思想指挥下,1931年1月,取得了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在次“围剿”失败后一个月即1931年5月,调集二十万,以何应钦为总指挥,又开始了第二次大“围剿”。这回借鉴次“分进合击,长驱直入”的战术失败,改为“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对革命根据地步步紧逼。

亲自率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以三万兵力歼敌三万人,缴获两万余支,于5月30日胜利粉碎了第二次大“围剿”。这首词写于1931年夏,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先写战役将近结束时的白云山战斗,然后倒笔追叙战役整个过程。

写了几首反围剿的诗词?

《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七律·长征》

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出塞词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七律·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渔家傲·反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旗开得胜胜利而归大败敌军

围剿的诗词有:《渔家傲·反次大围剿》《渔家傲·反次大“围剿”》。

围剿的诗词有:《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渔家傲·反次大围剿》。词性是:动词。拼音是:wéijiǎo。注音是:ㄨㄟ_ㄐ一ㄠˇ。结构是:围(全包围结构)剿(左右结构)。

围剿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围剿wéijiǎo。(1)包围起来用武力消灭。

二、引证解释

⒈包围起来加以讨伐、消灭。引鲁迅《南腔北调集·<竖琴>前记》:“但已经使又一部分人很不高兴了,就招来了两标军围剿。”

三、国语词典

包围起来消灭。如:「派出大批包围整个山区,围剿悍匪。」

四、网络解释

围剿2006播出的由潘境丞执导的电影。导演潘镜丞。围剿(汉语词语)意思为用武力将目标包围起来加以消灭。同时也是某部电影名字。

关于围剿的近义词

清剿剿灭

关于围剿的成语

翠围珠绕珠围翠绕痛剿穷追花开碟围尝在围中带减腰围

关于围剿的词语

什围伍攻珠围翠绕围点打援南征北剿围追堵截翠围珠绕花开碟围大铁围山围魏救赵痛剿穷追

关于围剿的造句

1、九运动是在在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双管齐下的情况之下发生的。

2、在我军多次围剿下,这股土匪已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惶惶不可终日了。

3、而作为这两种“围剿”之共同结果的东西,则是全国的觉悟.

4、打破“围剿”的过程往往是迂回曲折的,不是径情直遂的。

5、但是在有了这一次经验之后,在后来的几次反对“围剿”时,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了.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围剿的详细信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36084111@qq.com,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