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测评 >  > 

初中信息技术怎么上课_教初中信息技术

如何建构中学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信息技术课是中学生的必修课,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青少年信息素养。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那么,如何构建中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呢?

初中信息技术怎么上课_教初中信息技术初中信息技术怎么上课_教初中信息技术


初中信息技术怎么上课_教初中信息技术


1 课前精心准备优化组合

精心备课室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的保证,要精心备课,不仅要钻研教材,而且要精心设计教案。教师在备课时要把心思和精力多用于备学生,这样才可以使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其次,要使信息技术课高效,课前的准备至关重要。从知识到素材,乃至课堂上需要的各种信息,各种教学所用资源,都要课前准备。而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教师在备课时要有充分的估计,并设定好处理问题的方案。

2 课中优化教法

在以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讲解——演示——练习式教学模式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我通过学习运用新的教法,就是在教学中采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这样既能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够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真正主动、高效地学习。怎样才能使这种任务驱动式教学真正有效地进行呢?

2.1 创设“任务”情境,唤醒创作意识。任务的导入是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步骤。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相关的学习任务时,他们会专心致志。比如讲授Flas制作时,我首先演示的是学生喜爱的铁环滚动动画,通过形象生动的范例作品的展示,不仅很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

2.2 设计“任务”层次,不断深化学习。教师进行例子教学时,可以在一节课里设计好几个任务,但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等原则。比如学习WORD时,我给出的例子是:根据自己的理想,设计一个户外广告牌,可分为三个任务:①有标志 ②有边框或背景效果 ③有文本框、艺术字等。 学生马上被这些“任务”所吸引住,他们的设计什么形状都有,想法很有创意,制作非常美观,知识应用恰到好处。

2.3 提高“任务”难度,激发创造性学习。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如果过于顺利,往往会降低他们学习的热情。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地提高任务要求、增加难度,反而会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去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教学完插入艺术字后,我又布置学生练习“选择教室需要布置的学习园地,设计标题,插入艺术字”,学生为了将身边的教室打扮得更漂亮,他们很主动地学习艺术字的插入、编辑的方法和技巧,很有兴趣地讨论艺术字的大小、颜色、样式和艺术效果,齐心协力地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如果发挥好这一教学优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将切实落到实处。

2.4 探究合作,共同提高:有的时候探究学习也会在课堂上达到不错的效果。《认识信息》是一节讲授课、理论课,主要介绍丰富多彩的信息,让学生认识信息的重要性以及信息的一般特征,书本上是一些纯文字、纯、纯理论的知识,虽然有许多例子,但叙述性内容较多,学生一般没有耐心去认真读、去理解它。这个时侯采用探究的方法来教学,效果就不一样了!但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强化学生的活动,通过一些互动的活动,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在教师的下一起讨论、感受、体会。例如在学习信息的特征的时候,首先我让大家观看了古代电影中“烽火”的片段,引出了信息的载体依附性;而对于信息传递的共享性,我引用萧伯纳对信息共享性的一个形象比喻: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 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相互交流,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然后让学生讨论探究。得出结论: 信息不会像物质一样因为共享而减少,反而可以因为共享而衍生出更多;对于信息的时效性,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了,例如天气预报,只对预报的几个小时有用,之后就失效了。通过这些做法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这些基础知识,而且印象也比较深刻,达到了不错的课堂效果。

3 课后优化评价

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提出的各种问题及时地给予反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要让学生充分争论、讨论,对于典型、的问题给予表扬和鼓励。当一个学生提出了问题,可以请其他学生共同分析回答,并展开探究;对学生作过程及学生作品可以请学生一起进行评价赏析。例如教学Flas制作“圆环滚动――设置动画效果”一课后,一学生提出:“圆环从左向右滚动后能否再作圆周运动?”我马上将这一问题作为拓展思考题,让全班学生讨论思考,协作探究,共同评价。经过、讨论、尝试、展示,结果有的学生制作出单摆运动的动画,有的学生制作出铁环滚动一周的画面……在作品评析中,将课堂教学推向了。

实践证明,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总之,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根据对平时教学的总结:

1归纳出信息技术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法:讲授教学法、教学法、同步教学法、探索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

一、讲授教学法讲授教学法就是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它虽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却同样适合新兴的信息技术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如教学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原理、计算机的组成等。这种教学方法也同样适用于计算机作性知识的原理讲解和作步骤的讲解,如讲文件的粘贴。

二、教学法教学法就是教师作,学生从教师的性作中学习作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用于作性较强的学科教学,如自然实验、科技制作、运动技巧等。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也是一种重要而且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其应用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指作姿势的。如:作计算机的坐姿、作键盘的指法、作鼠标的指法;另一面方面是指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作步骤的。如:讲windows作基础时,讲文件夹的创建,其作步骤为:

1.进入到指定位置;

2.文件—新建—文件夹;

3.转换输入法;

4.把鼠标移到新建文件夹,点右键,选重命名;

5.输入文件夹的名字;

6.确定。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进行一步一步地演示。这种教学法能够很直观地让学生从教师的作中学到作方法,从而完成学习任务。三、同步教学法同步教学法就是学生与老师同步进行作,学生在同步作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和作内容。这种教学方法也主要用于作性较强的学科教学,如自然实验、科技制作等。而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有着更重要的作用和新的含义。

此教学法有两种应用模式。种教学模式为,教师在教师机上作(边作边讲解,通过计算机投影仪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则跟着教师的作和讲解一步一步地作,直到完成整个作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很广。

参考资料

教育网:

(一)应用任务驱动方法,实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任务驱动法,是通过系列性任务层层驱动教学内容的有效开展。

(二)融合学科教学,提高学生信息技术作能力

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理论课

德兴市铜都中学 冯华芬 初中的信息技术课,一般开始时都是些理论课。教师在讲解这些课程时,感觉讲得特累,学生也听得特累。学生本来对计算机挺感兴趣的,可是开始就受到了挫折和打击,经常听得满头雾水。什么是信息?计算机的组成有哪些?计算机有哪些应用?计算机又是如何工作的?等等。这部分知识内容既没有网络世界的缤纷多彩,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体验不到在使用工具软件中的创作和作品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因此学生学习的兴趣远不及能带给他们创作的应用软件,更不能与掌握后能让他们在网上尽情畅游的网络知识的热情相比。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结合自身这几年的一些教学经验来谈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理论课的一些教学方法,以期能有“抛砖引玉”之效。1、让理论课变得更通俗易懂 要使理论课变得通俗易懂,首先得采用最通俗的语言表达方式。比如在讲"认识信息世界"时,阐明"信息"的含义是比较重要的,又较为困难。我查阅了资料,找到对信息的科学定义:信息是人们感知到的各种中所包含的内容。由于科学定义是为研究问题方便而设的定义,而通俗定义是日常生活中实用的定义,只是应用的场合不同而已。虽然教材上采用的也是通俗定义,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解说。于是,我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通俗和科学定义的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讲硬件逻辑部件中的i/o(输入/输出)设备时,我利用摄像头(电脑眼)的摄像功能把自己的形象摄入电脑并打印出来。学生惊奇、开心不已,纷纷要求也来"拍照留念"。于是我不失时机地问:摄像头是哪种设备?学生:“输入。”我又问:“打印机呢?”学生:“输出。”我问:“谁能概括输入输出的判别方法?学生一同回答:“能把电脑外的东西(信息)‘放进’电脑里的设备是输入设备,把电脑里的东西(信息)‘拿出来’的设备称为输出设备。” 通过将理论知识进行通俗转换,既让学生学到了书上的知识,又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学生对信息技术理论课的兴趣一下子就建立起来了。因此我认为通俗简单的语言是上好信息技术理论课的重要基础。2、让理论课变得更“有趣”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通过适当,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对于理论性的知识,老师可以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探索、去研究,这时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的问题探究提供广泛的、相关的学习资源。这里的学习资源既包括有关的书籍、课件、网络资源、实物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为学生提供教师自己的实践经验、心得等。但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资源,并非将各种形式的材料堆砌在学生面前,而是要针对某一主题,对资源进行设计,确定某一学习主题所需要的资源,并将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分类后再提供给学生。 比如在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学习中,我除了准备相关的文字材料、、课件和计算机硬件外,还把一台已不能适应现在系统运行要求的低配置计算机主机箱打开来让学生去体验硬件的各组成部件实物秀。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对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有感性的认识,也让理论课变得更“有趣”。从而使得学生的知识更加牢固。3、让理论课更有针对性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更有针对性。 一般最常用的是任务驱动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带着任务或问题再去学习去寻找。信息技术课堂尤其是作型的课堂多是使用这种模式。有的理论课也是可以按照这种模式设计的,比如《作系统概述》,其内容涉及作系统的功能、发展状况以及常见作系统的学习,若是采用理论讲解模式则比较枯燥无味。如果将其中的知识点进行任务分解,学生根据事先分好的学习小组探究学习本节内容,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知识点较多的内容,也可以设计成抢答式。让敢于接收挑战的同学站起来“接招”老师的问题。问题可以设计成短小精悍,便于快速作答。针对学生暴露出的问题,由教师指出其中的错误,实现较好的效果。 对于那些较繁杂的知识点,可以设计成习题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学生首先预习或自主学习课程内容,然后教师将知识点设计成“填空题”、“连线题”、 “判断题”、“计算题”等习题,让每个学生都热情参与,学习效果较好。例如,笔者是利用“填空”形式来学习《认识信息世界》中信息的特征的,教师首先将描述物质特征的一系列词语列出,如可燃性、共享性、无色无味、挥发性、时效性、……,(此处不可让学生总结信息的特征,因为陌生,学生很难说出信息的一些特征名词,容易造成跑题耽搁时间)教师通过向学生描述“时代超市”相关事例由学生思考从教师事先列举的词语中找出符合信息的特征的名词来。 总之,信息技术理论课应该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加强学生获取、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为目的,以培养素质全面,适应,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一代接班人为长远目标。不套用任何模式,不局限于任何形式,多开渠道,广开思路。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理论课变得更通俗,更有趣。

如何做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近年来,信息技术教育在广大中小学迅速发展起来,已经成为中小学一门的具有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必修基础课程,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密切、发展迅速、实践性强、应用广泛的学科。随着教育改革逐步推进,已将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新兴学科在教学研究方面明显滞后,其突出表现就是还未形成适合本学科个性特点的基本教学方法,沿袭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又不能适应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要求。为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我是一名在信息技术教学战线上工作多年的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了一些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路。借此机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认真分析一下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即教师、教材和学生的在教学中的地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1、以教材为中心:传统的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在课前,教师充分和教材对话,即钻研教材;在课中,教师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分章、分节、分点、分面给学生授课;学生如装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也是在教师指导之下和要求之下与教材对话

2、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下,在学生兴趣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从单纯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我学习,自我发现,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个别教育。

3、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可能过多的展示自己的教学技能、个人魅力,从而淡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模式可能更多出现在教师优质课比赛方面。

以上三种教学模式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经常出现,但我认为在教学实践活动这个舞台上学生是主角是演员,而老师则是配角是主持人,应该以学生作为我们教学的中心,以此中心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二、深入理解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活动设计的前提。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和等问题,负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要从这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要有意识的围绕这四个方面进行设计。

三、深刻理解教材的体系结构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保证。

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全面把握教材的体系结构,知识分布。不仅是对于当前所学的这一册的教学内容应该把握,还应该对整个中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把握,由于这套教材采用的是螺旋上升的知识体系,为什么会在这一册这一课安排这样的教学内容,是有着全盘考虑的。教师把握好所教内容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和前后联系,有助于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中的重难点,更好地形成教学设计,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在把握好以上三点的情况下针对本节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虽然信息技术教材的可作性很强,但不是说只要照本宣科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还需要信息技术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再加工,形成的教学设计。我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

1、我了解自己的学生吗?

教学设计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对学生的分析是确定教学起点的主要依据。

每一课的学习都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教材默认是学生对前面学习的知识已经掌握,但学生的实际情况怎样,学生已经知道什么?他们是否有能力应对即将学习的新课知识?如果不足,在教学设计中需要考虑采取什么方法补足。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新课中的一部分知识,教学设计中应采取什么方法加以提高和巩固。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因素,预先设想种种教材教学内容以外可能出现情况,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取舍、补充、简化、组合)把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学生已有的认知识结构很好地衔接起来,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

2、我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了吗?

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倡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教学设计中的任务设计是信息技术课中的重中之重,任务设计的成败极大地影响着教学效果。设计好的任务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不光学知识,还可学方法。任务设计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进行。教材中已经体现出任务驱动的思想,提供了很多可供作的任务,但任务的细化和具体实施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完成。设计的任务应做到教学是围绕着学习展开的,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为学习而设计就是要把学生怎样学、学什么,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学放在首位。

五、优化课堂教学设计需建立与教材教学内容适应的教学环境。

与其它学科不同,信息技术课前需要一定的教学环境,需要教师做较多的课前准备工作,由于学校软硬件条件的和师资的别,各校的信息教学环境是有很大的不同。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实时高速地在网络上进行教学,条件的学校可能至今没上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思考:我的教学环境能适应课程需要吗?如果不能,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弥补。

六、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平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良好的教学习惯:

1、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收集教学素材的习惯。

硬件素材:计算机的坏旧硬件。特别是不容易见到的[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处理器,内存、硬盘、软盘]

软件素材:教师的作品和学生的作品

2、使用好每节课的阅读材料、活动、和课后的探索活动

阅读材料: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信息量,每节课要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

活动设计:教材设计的活动都是 针对本节课重难点设计的,每个学生必须完成。

探索活动:课后的探索活动是针对本节课内容的外延,是要让学生课后进行一些探索和实践活动。

六、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关注信息技术发展动态。

我们老师应该站在信息技术的前沿,老师不仅要关注国内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也要让学生关注。要了解其它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不断进行比较,吸取别人的长处,以使我们少走弯路。

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需考虑多方面因素,这样才能优化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有效方法和技巧

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由于特殊的学科性质,上课地点不同于其它学科在教室里教学,而是在计算机室进行以学生实践作为主的教学,教师授课时,虽然面对的是学生的面孔,但同时也对着一台台显示屏的后背,无法及时发现学生在做些什么,许多学生利用这些“优异的地理优势”充分地发挥主动性,弥补在其它课堂中被压抑的情感。因此,如何让学生在机房的环境中集中精力完成学习任务,而不被游戏、视频影片和一些不健康网站等所吸引,成了除教学本身外另一个方面的课堂管理问题。经过探索与实践,我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采用以下策略进行管理收效突出。

建立课堂规章,学生自律

要使信息技术课堂成为、有序、和谐的课堂,首先教师需要结合信息技术课堂的特点,建立课堂规章制度与执行方案,不断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课堂规章制度与执行方案要明确规定以下三方面:

1、学生必须遵守的规章;

2、如果遵守了规章,学生将获得怎样积极的认可;

3、不遵守规章的后果。

在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预防某些不良行为的发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明晰的行为指导方针,并以书面形式发给每一个学生;

2、设置一个完整的纪律阶梯,清晰地描述可能的矫正措施;

3、不断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发现学生有进步及时给予赞许,对玩劣学生耐心施教不言放弃;

4、关注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功与自卑;

5、教师在学生中,起带头作用,做自律的。如学生上机作时,教师多进行巡视与帮辅,不要去上网或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在用规章进行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教师对学生要做到人文关怀,要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中既不出现违规现象,又要让课堂成为师生交往与互动、生生交往与互动的舞台。

信息技术课教师的教学工作一件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在机房上课时的纪律问题。面对学生人数多,机子少,接触时间少,不少同学姓名也叫不出来,深入思想辅导教育难以落到实处,遇上一些不听话的学生,总不能因少数几个耽误大多同学的学习机会,因此难免会感到课堂纪律不尽人意,自己又累得要命。 究竟如何管理好课堂纪律呢?我一直在思考着。骂、惩罚那都是我自己极不愿意的做法,我希望的是学生们都能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在课堂上学生坐姿端正,不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说话,举手发言等等,这被不少人视为良好的课堂纪律,开始时我也这样认为,然而,细心一想,却发现它的不足之处。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常常意味着他们能按教师的预想,教师的模式,教师要求的方法从事课堂学习行为,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的意图,顺应教师的思路,密切“配合”教师共同完成所谓教学任务。然而时代在发展,我们呼吁课堂的化、人性化,我们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发生改变,孩子是我们教育的对象,要给孩子充分发展的空间,老师也不能再用老一套的管理方法管理学生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根据自己平时的实践,总结了一些维持信息技术课堂纪律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由于初中学生的好动,对于信息技术这一门可以动手实际作的学科有很大的兴趣。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完全依据教材介绍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粗浅的知识后就反复不断地作同样类型的练习,那么学习就会变得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就会降低学生刚激发出来的那一点点的学习兴趣,以至成为一种新的学习负担。如果不及时调整,学生就可能做起小动作,甚至开始捣乱。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备课过程中深挖教材,改变教学策略,让教学过程更有吸引力。 二、精讲多练,集中学生注意力 “精讲”,是指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自学;而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要领。“多练”,是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作,从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实际作时,教师加强巡回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发现的问题。这样学生的精力就会集中到学习内容上去了。 三、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 互动可以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小组合作实际上是一种优、的合理搭配。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优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生尽其所能,学有所得。这实现了学生资源的共享利用。这种互动能够调动优、生的积极性,将会明显的改善课堂纪律。 四、结合班级管理方法 有个别班级有些特殊,学生好像有些与众不同,我用尽了我的对策,效果不尽人意,我就主动与班主任沟通,得知他们班有一套奖罚机制。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与批评,班干部进行登记,统计到班级中。我持之以恒发现这个班级纪律明显有了好转,不再觉得这是一个特殊的班级了。五、发挥学生的自身作用 在我教学的班级里,我发现有部分学生有自身的优点:纪律好、计算机基础知识好、作能力强、在学生中有威信。我就充分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任命他们为小辅导员,让他们在自己学好的同时,辅导其他学生,并管好其他学生的纪律。 六、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要维持好课堂纪律,教师必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而威信的树立又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七、合理运用学科资源 信息学科的课堂是一个电子课堂,学生的行动教师是可以随时的,通过远程控制,容易让学生潜移默化的转变。刚开始,我经常听到这样的喊叹--老师好厉害啊,在讲台给我辅导;老师上课控制了我的电脑,有没有控制你的?老师网络水平好高啊! 可见,要根本上管理好信息技术的课堂纪律,我们教师应该立足于人的发展,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体现人文关怀。因此教师应要多一些人性,多一些理智,对学生多一分关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36084111@qq.com,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