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攻略 >  > 

音乐音符节拍入门 初学音乐识谱入门

音乐里的拍子怎么打

1、先介绍最常见的4种节拍:全音符(共四拍),二分音符(共两拍),四分音符(一拍),八分音符(半拍)。

音乐音符节拍入门 初学音乐识谱入门音乐音符节拍入门 初学音乐识谱入门


音乐音符节拍入门 初学音乐识谱入门


2、动作要领:大臂连着带动小臂,然后通过手腕连接,双脚不能动,需一前一后,指挥前双手先自然垂直于两脚侧边,预备的时候手不能太高,音乐节奏开始时右手打拍子。表演时目光一定要正视合唱队员,用余光去看伴奏。

作用

音乐总是由强拍和弱拍交替进行的,这种交替不能杂乱无章、任意安排,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构成最小的节拍组织一小节,然后以此为基础循环往复。

比如,当两个强拍之间只有一个弱拍时称作“二拍子”,2/4节拍就是这种类型;当两个强拍之间有二个弱拍时称作“三拍子”,象3/4和3/8;两个强拍之间有三个弱拍称“四拍子”,常见的是4/4。

您好亲,一般打拍子的方法是用脚踩拍子,你可以用你的左脚,可以用你的右脚,也可以双替着踩,或也可以用身体的其他部分打,包括你的头,腰,等……只要你觉得舒服,可以正确的表达节奏就可以了,学鼓的同时必须学习打拍子,若不会打拍子,就不会训练好你的节奏感,即使有节拍器跟你练习,你的身体也要同时打着拍子,时间长了会不断的加强你的节奏的稳定性,当然,这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功的,需要你不间断的练习和积累。

用脚踩拍子是初学者要掌握的,在经过很多年的练习后,也许你可以把拍子打在心里,不借助你的脚,你的拍子也可以很稳定,但我觉得当上台表演时,你的脚或你的身体打着拍子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这不但增强节奏的稳定,而且可以增加律动的美感,你去细心的观察观察,很多中外乐器级的人物在台上表演时,都会用脚打着拍子的。

用脚踩拍子是初学者要掌握的,在经过很多年的练习后,也许你可以把拍子打在心里,不借 助你的脚,你的拍子也可以很稳定,但我觉得当上台表演时,你的脚或你的身体打着拍子并 不是一件丢人的事,这不但增强节奏的稳定,而且可以增加律动的美感,你去细心的观察观 察,很多中外乐器级的人物在台上表演时,都会用脚打着拍子的。 在这主要讲讲用脚怎么踩拍子,脚踩一下是一拍,踩四下是四拍,用脚跟或脚尖踩都可以, 脚从空中放在地面上再抬起来是一拍,可以感受一下,在这个过程中,速度是不变的,不要 放下去的时候很慢,抬起来的时候很快,反之也不行,而且,每一拍的速度也是一样的,最 忌讳忽快忽慢。 如果踩两个八分音符的话,就是说脚从上放到下是一个八分音符,再从下往上又是一个八粉 音符,注意,第二个八分音符打出的时机是脚踩实地面离开的一瞬间。 你可以先试着跟着任何音乐踩拍子,电视里的音乐,CD 里的音乐都行,找出它的速度跟着 踩,如果你识谱的话,可以找些谱子,边读节奏边踩拍子,反复的练习,尽可能的准确,这 样会进步很快的。多找一些节奏型读读吧, 你的脚踩拍子一定要练成机械性的,如果不是太熟练,当你演奏solo 的时候就会乱了,这 就说明你的功力没有到家。 关于节奏,我建议先买本基本乐理先看看,了解一下不同的节奏型,自己先摸索摸索,找找感觉。【摘要】

用手打

“————”每次拍时间间隔一样

打节奏就看谱子,是切分还是休止还是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三十六分音符十六分音符。。。。。。。。

先找到重音点 然后数拍子 判断是4拍子 3拍子等等

第15节常见节拍的打法修改

音乐节拍基本知识

音乐节拍是指强拍和弱拍的组合规律,具体是指在乐谱中每一小节的音符总长度。

基本分类:

1/4拍:1/4拍是4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1拍。

2/4拍:2/4拍是4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2拍,可以有2个4分音符。强、弱。

3/4拍:3/4拍是4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3拍,可以有3个4分音符。强、弱、弱。

4/4拍:4/4拍是4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4拍,可以有4个4分音符。强、弱、次强、弱。

3/8拍:3/8拍是8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可以为一大拍,但是实现上有3拍。可以有3个8分音符。强、弱、弱。

6/8拍:6/8拍是8分音符为一拍,每个小节可以分为两大拍,但实际每小节6拍,可以有6个8分音符。强、弱、弱;次强、弱、弱。

一首乐曲可以是由若干种节拍相结合组成的。在音乐中,时间被分成均等的基本单位,每个单位叫做一个“拍子”或称“一拍”。

音乐总是由强拍和弱拍交替进行的,这种交替不能杂乱无章、任意安排, 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构成最小的节拍组织一小节,然后以此为基础循环往复。

如何打节拍

先介绍最常见的4种节拍:全音符(共四拍),二分音符(共两拍),四分音符(一拍),八分音符(半拍)。上音乐课时,用手打拍子的:2只收打开,合上击掌,再打开(回到原位),这“一合、一开”2个动作,就构成了一拍。用脚打拍子的原理是一样的。

先来介绍用脚打拍子的的预备姿势(也成原位),如下所示,脚跟着地,脚尖翘起。脚尖向下落地,为半拍;脚尖再抬起回到原位,亦为半拍;那脚尖向下落地再抬起回到原位,即为一拍。上面介绍了一拍和半拍的概念,那两拍和四拍就好理解了:脚尖向下落地再抬起回到原位2次,即为两拍;脚尖向下落地再抬起回到原位4次,即为四拍。

学会上面的最常用的基本节拍,就不怕那些不常规的节拍了,如三拍、一拍半等:脚尖向下落地、抬起回到原位、再次向下落地,即为一拍半。

扩展资料:

拍子,指计算乐音历时长短的单位;在节拍中,众多的音符都是以一拍为单位的,(这也叫做“单位拍”),这一个重要的时间段 — 一拍,就是音乐的基础,用各种不同的音符,比如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等,做为基础的一拍,有强有弱的循序渐进。

脱掉鞋子,打节拍不能穿鞋。先开始脚尖是离地的。用脚拍地,在拍的同时也用手跟上节奏(拍巴掌)不要拍太快,脚尖踩到地面时手就拍一下。每拍一个巴掌就是一拍。下面有根线的叫八分音符,有二分之一拍,就拍快点。呃不知道是每个音符拍一下还是隔一拍 拍一下呢?

大大 大 大~

大大 大 大大 大

xx拍两下,要快,x就是一拍 x-是两个拍子你拍一下就好,但是你心里要多念一拍

xx=x

x-=xx

买个节拍器就可以了,跟着它踩,多听哈。不过没有音乐细胞的怎么都踩不到节奏。

第15节常见节拍的打法修改

怎么样才能掌握音乐的节拍?

节奏的训练仅靠视唱练耳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结合专业课具体训练,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在课堂演奏时,要求有准确的速度和严格的节奏。有的学生有赶拍子的习惯,但在演奏技巧难度大的乐曲中,又不自觉地放慢了速度,造成奏出的作品发散,没有整体感,节奏就谈不上准确了。

所以吹一首作品,要根据作品的性质来决定其节奏和速度。吹奏活泼的乐曲时,速度不能放慢;相反如果是平静的乐曲,就不能用快速度吹奏。所以,有的乐曲抒情不一定慢,激动不一定快,一定要从音乐表现的需要出发,决定其速度。

初学者的节奏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节奏不稳的学生,可以使用节拍器,或是用脚打拍子作辅助性的节奏练习,节奏感较好的就没有这个必要了。从音乐表现的意义来讲,过分地固定均匀节拍,听起来刻板枯燥,有碍于表达丰富的音乐内涵。音乐节奏的可塑性是在匀整性的基础上进行的修饰。

用脚打拍子也是掌握节奏的手段之一。但是打拍子不能培养内在的节奏感,在舞台上形象也不美观,同时会影响演出和录音的效果。初学者无法自我控制内心节奏的时候,可以用脚打拍子,但是一定要逐渐去掉这种打拍的方法,良好的节奏感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得到。

扩展资料:

音乐节拍是指强拍和弱拍的组合规律,具体是指在乐谱中每一小节的音符总长度,常见的1/4,2/4,3/4,4/4,3/8,6/8,7/8,9/8,12/8拍等等,每小节的长度是固定的。一首乐曲的节拍是作曲时就固定的,不会改变。 一首乐曲可以是由若干种节拍相结合组成的。

拍子:在音乐中,时间被分成均等的基本单位,每个单位叫做一个“拍子”或 称一拍。拍子的时值是以音符的时值来表示的,一拍的时值可以是四分音符(即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也可以是二分音符(以二分音符为一拍)或八分音符(以八分音符为一拍)。

拍子的时值是一个相对的时间概念,比如当乐曲的规定速度为每分钟 60 拍时,每拍占用的时间是一秒,半拍是二分之一 秒;当规定速度为每分钟 120 拍时,每拍的时间是半秒,半拍就是四分之一 秒,依此类推。

拍子的基本时值确定之后,各种时值的音符就与拍子联系在一起。例如,当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时,一个全音符相当于四拍,一个二分音符相当于两拍, 八分音符相当于半拍,十六分音符相当于四分之一拍;如果以八分音符做为 一拍,则全音符相当于八拍,二分音符是四拍,四分音符是两拍,十六分音 符是半拍。

参考资料来源:

1、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音乐,节拍简单,歌词与乐曲以一字一音为宜。

2、创设环境,培养兴趣。如看音乐节目,听录音歌曲,唱卡拉OK。

3、找资料学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针对自己的情况进行指导,发展节奏感。

4、在大自然中找声音的节拍。

5、唱歌时按每一句的个音来拍打节拍。在唱的过程中,一起边拍边唱,帮助掌握节拍。

扩展资料:

音乐节奏:把一段无序的节拍流组合成不同的模式,对长短不同经常重复的不同部分的整合,音乐旋律进行中音阶、音符或者音节的长短和强弱等。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骼。

节拍:是音乐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规律地重复进行。我国戏曲里称节拍为“板、眼”,“板”相当于强拍,“眼”相当于次强拍(中眼)或弱拍。

节奏:将时值长短不一的音组合在一起(音长和音强的组合)

参考资料:

音乐是—种有—定节奏组织的、通过时间而展开的艺术。把音乐的各种音响、音调要素在时间上加以组织,这就是音乐节奏的功能。音乐的节奏感可以既是一种基本的音乐才能,不生理的基础,还有心理的感情作用在内。表情丰富的音乐之所以能感动人,其原因也在于此。由于节奏的用途是 组织音乐的各种音响或音调要素,因而它同其它的要素就有着经常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就这方面来说,离开旋律与和声,离开乐句的音调发展,节奏本身是不单独存在的。有人曾把节奏看作是音乐的“呼吸”与进行的原则。节奏的性质、节奏的“呼吸”、力度等,都是由作品的 艺术内容、音乐的形象所决定的,音乐节奏是一个有艺术表现力的范畴。 在教学的阶段,学生会接触到一些音乐的基本知识,同时进行的理论教育主要是视唱,都能帮助学生在乐器上表现他已经掌握的各种节奏习惯。但是这主要是音乐的习惯,学生从歌唱中了解和感觉到节奏的性质,而这种了解和感觉也得在演奏上加以表现。 我们不能把本来速度很快的用十六分 音符写的练习曲改用四分音符来演奏,把 速度减慢四倍的害处很大,会养成学生不注意乐曲的真正速度的习惯,以致后来不愿按乐谱上所指示的时值准确地演奏.而这些时值正是音乐进行的本质。在学生理解和表现节奏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许多技术上的困难。只有逐步克服了这些节奏的困难以后,学生才能在演奏中表现出生动的节奏。 因此有必要对那些接受过初期教育的学生加以适当的修正.要求他同时完成各种各样的有关姿势、音的奏法、读谱、手的配合动作以及其他演奏细节等的复杂任务。 要一下子掌握这许多东西是不可能的。至于把这些技巧整理得井井有条,把它们相互联系起来,并且保持平衡.使它们内外统一,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有节奏才能将所有这些东西组织和统一起来。 音乐节奏感的训练——(二) 要获得良好而巩固的效果,必须采用一个最为正确可靠的方法,一个至今尚未 失去其教育意义的方法——在开始用乐器练习以前,先作视唱练习,而在视唱练习 时,一定要打拍子计算音的时值和组合,打好基本节奏训练的基础。以后用乐器练习时,也可运用上述方法计时,通过这种方法而掌握节奏,对于整理和汇集有关乐曲内容以及演奏的各种各样的零星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初期教育中,我们不应学生学习不必要的繁杂的技巧。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悉心研究节奏的特性,因为只有在掌握了节奏以后,才有可能扩展他以后的学习范围。 要注意尽量避免用脚打拍子。这一辅助方法在初期教育中通常都是在教师的影 响之下加以采用的。它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暂时借用的一种辅助方法,只有在分析新的乐曲,学习新的技巧、或练习一首已 经基本上熟悉的乐曲(即通过视唱而对乐曲中的音程、速度以及音的时值已有明确 的概念)时,才能偶然借助于这种方法。 经常用脚打拍子的习惯是非常有害 的。这种方法不能培养儿童对于内在节奏的活的感觉。这种内在节奏和节拍所打出来的节奏完全不同。有些学生常犯速度分歧的毛病,例如,用脚打的是一种拍子,而身体摇摆的速度与脚的动作不一致。至于内在的节奏和出声数出的拍子,更是另一回事,既不符合于实际发出的音响, 也不符合他在乐器上奏出这段音乐时的身体动作。 用脚打拍子只是在练习不同技巧的同时配合和平衡时加以采用的一种辅助方法。

从网上看到的方法~可能对你有用~

有些曲子在开始下歌的地方,听起来好像是自由板的;听不到鼓声,背景乐也非常地简单,甚至於没有只有清唱。实际上,那都是有拍子可数的,因此,开口要心中数著拍子唱,甚至要用手打节拍,这种下歌法,本身就是要让你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宜唱的太呆板、要活一点,但还是要唱在节奏上面。

不是所有的歌都是正拍下歌的,从下歌那一小节起,连空拍都要数出来,数到下歌。如:第二拍下歌,数1,2开始唱;如第三拍下歌,数1,2,3开始唱。

还有,後半拍下歌的时候,开头的个字,要唱得短、快,强调第二个字,除了数拍子下歌外,歌曲的速度也很重要,要维持一定的速度,否则任凭你怎麼数拍,节奏也是不准的。

如:速度=100,即每分钟数100下,72(跟人的心跳一般)即每分钟数72下...当然,速度愈快,数字就愈多了。

所以,一首歌从头到尾,尽量维持一定的速度,用心来数拍子,用耳朵听节奏、背景乐,再用眼睛视谱,相信就可以把一首歌的节奏掌握得很好了,大家加油吧!

求采纳

节奏我认为只要随心就可以拉

但练它也不难主要是协调

机体有序的行为要靠你平时的积累如跑步,篮球双杠.街舞...

小新教音乐,音乐的节拍技巧,快来了解一下

音乐节拍基本知识是什么?

节拍(英语:meter,实际应用俗称“time”)指循环出现的小节或拍子等表现出的模式和重音位置。

节拍与节奏不同,其开端不一定会发声,但会被听众内心期待到。 全世界的音乐中存在组织、演奏节拍的众多系统,如印度的塔拉体系,或、非洲的类似体系。

西方音乐中,节拍的概念承袭自诗歌(Scholes 1977; Latham 2002b),即一节诗中的行数、一行中的音节数,以及音节之间的长短、强弱格局(Scholes 1977; Latham 2002b)。

现代西方音乐的个自洽的节奏记谱体系,源自古希腊古典诗歌和拉丁诗歌中基于音步基本类型的定量节拍所形成的节奏模式(Hoppin 1978,221)。 后来,帕凡或嘉雅舞曲体裁中的乐句,是为了配合一定速度和拍号下固定的舞步。

英文“measure”一词,最早指诗歌节律、一小节音乐的周期性时长,也可指四小节、八小节或十六小节的一系列音符、词语、动作组成的整句旋律(Merriam-Webster 2015)。

结构

节拍可以定义为强、弱拍规律交替的模式。在一部作品的开头,用拍号来确定这种反复出现的时长模式……尽管节拍一般是由拍号指定好的,但节拍绝不仅仅是一种记谱元素。”(Benward and Saker 2003,9)定义节拍需要先对强脉冲规律出现的模式——脉冲群(对应诗歌中的音步)。

脉冲群的常见定义方法是:将重拍当作个脉冲,然后连同下一个重拍出现前的所有脉冲一并算作一个脉冲群(MacPherson 1930,5; Scholes 1977)。

节拍一般都能拆分成二拍子和三拍子(MacPherson 1930,5; Scholes 1977)。 由节拍呈现出的音乐结构组织,是曲式的层基础(MacPherson 1930,3)。

从时间的各个属性上对节奏分类,一般地可分为节拍节奏、时长节奏和自由节奏(Cooper 1973,30):

1、节拍节奏(metrical rhythm):是目前西方音乐中最普遍的一类,拍号的数值是某个固定单位(一拍)的倍数或分数,重拍有规律地出现,形成系统性的编组(小节、乘法节奏)。

2、时长节奏(measured rhythm):拍号的数值是某一时间单位的倍数或分数,但没有固定出现的重拍(附加节奏)。

3、自由节奏(free rhythm):既没有时间单位,也没有固定重拍。

像咏唱之类的音乐,节奏更自由,好比散文与韵文的节奏关系(Scholes 1977)。1950年代起的一些图形谱音乐作品、尺八的本曲等音乐,可以认为是无节拍的(Karpinski 2000,19)。

意大利语术语senza misura(意为“无节拍”),表示不按拍子,而按时间来决定一小节的长度(Forney and Machlis 2007,)。

节拍结构包括了节拍、速度,以及一切产生时间秩序和结构的节奏因素,在此之上呈现出一切音乐作品的前景细节或时值模式(Wittlich 1975,第3章)。

节拍层次有多个:拍层是乐曲基本时间单位上的脉冲。更快的是分拍层,更慢的是合拍层(Wittlich 1975,第3章)。节奏单位是指某个节拍层次上一定时长的脉冲所占时间中的时值模式。

扩展资料:

常见的节拍种类

1、二拍子

二拍子(duple meter)是每小节分成两拍,或2的倍数拍(四拍子)。 例如,2/4的拍号(可读作“二拍四”)表示以四分音符(4)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2)。

6/8以附点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2拍。对应的四拍子是4/4,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4拍;以及12/8,以附点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4拍。

2、三拍子

三拍子(triple meter)将每小节三等分,或三的倍数等分。例如,3/4的拍号表示以四分音符(4)为一拍,每小节有3拍(3);而9/8中,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9拍。

初学音乐节奏训练方法

初学音乐节奏训练方法如下:

1、节奏型的练习,带休止符的节奉型练习会造成内心的紧米感,在训练中要克服内心的紧张,以平常的心态来面对它,不要一遇到这种节秦就打乱原有的速度。要注意稳定内心速度感,加强对节秦的内心感受意识。

练习它时,可以在内心默念出休止的时值,这样对于练习者来说,可以更准确的掌握休止的时值。切分音的出现会改变节拍的强弱规律,在练习切分音时要注意,在切分音所在的节拍中,个音符并不是重音,重音转移到了第二个音符上。

2、节奏感的练习,节奉运动具有强烈的情感效应和独特的表现功能,往往同人的心理活动相对应。良好的节奏感就是对节奏各因素的敏锐感知和准确表达。节奏感是音乐感知和音乐理解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3、拍感的训练需要贯穿于节奏训练的始终,使学生在内心听觉上有一个稳定的,有把握的拍感,才不至于在复杂和多声关系中显得手忙脚乱。这中间,抓住节拍重音和节秦重音十分重要,无论是什么拍子的作品,都是以强拍,即节拍重音来划分小节的,这就是节拍重音感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36084111@qq.com,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