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忌讳的是什么_哈尼族最忌讳什么
- 游戏攻略
- 2024-12-28 12:33
- 1
我国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什么?
白族,现有人口约1595000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以洱海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少部分散居在四川、贵州、湖南等地。白族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自古以来,就形成了稳定的白族群体。汉、晋时期,白族先民被称为“昆明”。唐代称为“河蛮”、“松外蛮”、“白蛮”。元、朝时期称为“(上棘下人)人”。由于白族风俗尚白,历史上曾有“白人”、“白王”、“白史”之称。新成立后,根据白族的自愿,正式定名为白族。白族有自己的语言,属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大多数白族通晓汉语,并作为与其他民族的交际工具。白族是个古老的民族,有着自己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在天文、历法、气象、医学、文学等领域都有许多发明创造和作品。大理崇圣寺三塔,剑川石宝山石窟造像,《南诏中兴国史画卷》、《大理画卷》等都显示了白族悠久的历史和在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的卓越才能。白族主要从事农业和渔业。他们聚居的区域已成为我国边陲的主要产粮区之一。
哈尼族忌讳的是什么_哈尼族最忌讳什么
哈尼族忌讳的是什么_哈尼族最忌讳什么
[饮食习惯]
平坝地区的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则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主食都以蒸制为主。因鲜菜常年不断,白族人每餐都喜食鲜菜和各种腌菜。白族妇女大都善作腌菜,腌菜的种类很多,除腌制鲜菜外,还做豆瓣酱、豆豉、面酱;剑川、鹤庆的白族常采撷洱海的海菜花,加工烹制成各种风味菜。肉食以猪肉为主,除用鲜猪肉做各种炒菜外,还喜腌制年猪,加工成火腿、腊肠、香肠、 猪肝、吹肝、饭肠等精美风味食品。冬天,白族都喜欢大锅牛肉汤,食用时要加蔓菁、萝卜、葱等佐料一起食用。临河而居的白族,擅长水鲜烹调。白族大都喜饮酒,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40多种草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佳酿。另外还有一种糯米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孕妇制作的,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 饮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天清晨和中午两次茶。晨茶称“早茶”或 “清醒茶”,一起床就喝茶,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叫“休息茶”或“解渴茶”,内放米花和奶,包括小孩也要喝一杯。白族是一个知礼好客的民族,以“三道茶”敬客,是一种高尚的礼仪。
[婚丧习俗]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烹调技艺。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背婚是云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建筑特色]
位于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的大理喜洲,是白族居民建筑的精萃所在。喜洲的民居建筑均为封闭式的住宅,有点象的四合院。一座端庄的民居院落主要由院墙、大门、照壁、正房、左右耳房组成。一般的建筑形式是:“两房一耳”;“三房一照壁”,少数富户住“四合五天井”,即四方高房,四方耳房,一眼大开井,四眼小天井。此外,还有两院相连的“六合同春”;楼上楼下由走廊全部贯通的“走马转阁楼”等等,真是五花八门,犹似迷宫。不过这种古老而又造价昂贵华丽的住宅已不被当地白族人采用了。现在多是一家一户自成院落的二层楼房。但雕刻、彩绘仍不减当年,而且有所发展。白族民居往往注重门楼、照壁建筑和门窗雕刻以及正墙的彩绘装饰。门楼是整个建筑的精华部分。门楼建筑艺术水平的高低,可以确实其主人的经济地位,也是一种光宗耀祖的标志。它通常使用泥雕、木雕、大理石屏、石刻、彩绘、凸花砖和青砖等材料组成一座串角飞檐,花枋轻巧,斗拱重叠、玲珑剔透、雄厚稳重的综合性艺术建筑。白族门楼建筑不仅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筑结构技巧上也独具风格。有的地方整个门楼不用一颗铁钉或其它铁件,而联结却十分牢固,几十年风雨如故,再装上两扇较有厚度的铁黑色木大门,甚是庄重威严。白族居民门窗木雕,无处不闪现着剑川木匠高超的手艺。一般均用剔透和浮雕手法,层层刻出带有神话色彩和吉祥幸福的白鹤青松、鹭鸶荷花、老鹰菊花、孔雀玉兰,以及几何图案。门窗的表面上还涂有褚红色的油漆,显得光滑明亮,古朴典雅。室内清洁、整齐,左右为卧室,当中为客厅,放有嵌镶彩花大理石的红木桌椅和画屏。照壁是白族居民建筑不可缺少的部分,院内有照壁,大门外有照壁,村前也有照壁,可见照壁的作用和重要性。照壁均用泥瓦砖石砌成。正面写有“福星高照”、“紫气东来”、“虎卧雄岗”等吉祥辞句。照壁前设有大型花坛,花坛造型各异,花木品种繁多,一年四季,花香四溢。
[服饰特色]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大理地区的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三滴水”,腰系皮带或绣花兜肚,下着蓝色或黑色长裤。在云南洱源县西山区,每个成年后的白族男子都身挎一个小巧玲珑的绣花荷包,荷包上绣着“双雀登枝”、“鸳鸯戏水” 等字样。绣荷包是爱情的象征,它是白族姑娘聪明智慧的结晶。 女子服饰则各地不一,大理地区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浅色蓝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着蓝色宽裤,足穿绣花“百节鞋”。未婚妇女梳独辫子盘于头顶,并以鲜艳的红头绳绕在白色的头巾上,红白相衬,相得益彰。腰系绣花短围腰,更显得色彩鲜明,美观大方。已婚妇女改为挽髻。洱海东岸妇女则梳“凤点头”的发式,用丝网罩住,或绾以簪子,均用绣花巾或黑布包头。白族妇女有佩带耳环、手镯的习俗。居住在大理洱源县的白族妇女喜欢的一种头饰叫“登机”,它是姑娘心灵手巧的标志。
[民族]
白族家庭里,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白族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
民族风俗——自驾游必备手册之一
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占全国总人口的.6%),习惯上把其余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55个少数民族中,100万人口以上的有壮、满、回、苗、尔、彝、土家、蒙古、藏、布依、侗、瑶、朝鲜、白、哈尼、黎、哈萨克、傣18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达1800万人;10万至100万人口的有畲、傈僳、仡佬、拉祜、东乡、佤、水、纳西、羌、土、锡伯、仫佬、柯尔克孜、达斡尔、景颇15个民族;不足1万至10万人口的有撒拉、布朗、毛南、塔吉克、普米、阿昌、怒、鄂温克、京、基诺、德昂、乌孜别克、、裕固、保安、门巴、鄂伦春、独龙、塔塔尔、赫哲、高山(不含省高山族人口)、珞巴22个民族,其中珞巴族人口最少,不足3000人。 汉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主要聚居在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的中下游和东北平原。55个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但分布的地区却很广,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3%,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的边疆地区。云南省居住着20多个民族,是民族成分最多的一个省份。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以及朝代更迭等原因,各民族的分布形成了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这种局面,为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上的广泛交流,以及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客观条件。
比如说忌讳猪等
不一定每个民族都有
56个民族,少数民族都有忌口,汉族看到什么吃什么?
哈尼族为什么不能生双胞胎
云南哈尼族对于孪生子的最为严格。
云南西双版纳哈尼族就特别忌讳妇女生双胞胎,以为是怪异事,大不吉。由全寨的首领和主持宗教活动的儒玛下令处婴儿,驱逐婴儿的父母,烧毁房屋,分掉财产。
哈尼族忌讳什么?
哈尼族很重礼好客,在路上遇到熟人或陌生人,总是有礼貌地含笑问候并让路,还热情邀请到家里做客。客人进屋后,主人首先要请客人喝一碗友谊酒,尔后再敬上一杯香浓茶,如果客人逢节日来访,主人在给所有客人斟完酒后,还要给斟过酒的客人再斟一次,表示酒源不断,幸福长久。席间,老人还要唱劝酒歌,青年人要向老人和客人敬酒。当客人接酒一饮而尽时,全家人会“嗄!”、“嗄!”地喝彩。团结互助是哈尼族的传统风尚,如一家建房,全寨的人都要去帮忙;猎手的猎获,见者不论老少均可得一份,表示互相祝福。哈尼族的是:产妇分娩,忌外人闯入室内;不能用火塘上的三脚架烘湿鞋;进村时不能披着衣服;禁止砍伐“龙树”和将污秽物扔置“龙树”之下。
彝族,壮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的急!!!!
彝族民间很多,在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都有表现,且各地有别。 饮食禁食狗、马、熊等动物的肉,因这些动物与人类同源出于雪;是雪的子孙;过年三天内新鲜蔬菜进屋,否则对祖先是的不敬;妇女忌食难产而的家畜之肉;忌肉食露天进屋,否则魂会附其上;禁过年七天内推磨,会使家境;禁平日反向推磨,会给家庭带来灾难;忌推磨时磨心突断,俗信是在作怪,磨出的粉不能食用;忌用餐后把汤匙扣于碗盆的边沿上,因这是给人敬食的方式;等等。诸上种种涉及到食物品类、饮食方式、食品制作、饮食主体,这些饮食习俗直接影响到彝族饮食文化结构。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
风俗习惯: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作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
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路遇老人,男的要称“公公”,女的则称“奶奶”或“老太太”;遇客人或负重者,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助并送到分手处。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 白族起床后的杯早茶要先敬给老人。吃饭时要让老人坐上席,由老人先动筷子。在老人面前不说话,不准跷二郎腿。一些山区的白族,家庭成员各有比较固定的座位,一般男性长辈坐左上方,女性长辈坐右上方,客人和晚辈坐下方和上方。白族人家的火塘是个神圣的地方,忌讳向火塘内吐口水,禁止从火塘上跨过。白族人家的门槛也忌讳坐人。男人所用的工具,忌妇女从上面跨过。家庭内忌讳戴着孝帕的人进入,认为这样会给家庭带不洁。2 、节日与祭祀活动中的礼仪及三月街是白族盛大的节日,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除此以外,白族也和汉族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祭祖节。逢年过节白族有许多礼仪。元江县的白族每年的三月会或天子庙会期间,禁止杀生。大理的白族大年初一不准动刀、挑水、泼水、扫地。怒江白族大年三十晚饭前祭祖时,忌讳外人在场。大年三十,要把借给别人的东西要回来,否则来年找钱不顺,粮食不丰。因而借了别人家的东西,必须在大年三十之前还给别人。怒江兰坪白族有"七不出门八不归家"的说法,也就是说大年初七不能出远门,大年初八不能从遥远的地方回家。大年初七为女人节,妇女不做饭,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劳动,而是尽情地玩耍;大年初九为男人节,男人休息。云龙县的白族,七月半这一天不准人们到处乱走。3 、 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及白族妇女怀孕后,以系合页双屋围裙,并将头页对折别在腰间作为有喜的标志。外人见了,要懂得注意重点 保护。倘若误伤了孕妇,要担保到产后母子平安为止。有些地方的白族,怀孕妇女不能进入新郎、新洞房。婴儿落地后,谁个跨进产妇家的门,谁就是踩生。白族认为,谁来踩生,将来孩子的脾气就像谁。白族最忌讳戴孝的人来踩生,所以婴儿降生后,家人要立刻用白石灰在门口撒三道弧线,并在门槛上缠一道青篾子。若是生男孩,还要在青篾子下加一只草鞋,有的还在大门上钉一个甑笆底,以示。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送一碗新鲜稠米汤、红糖、鸡蛋、甜白酒和一土锅猪蹄子炖韭菜根给产妇吃。产后第三天早上,产妇家要请 粥米客 或称 稀饭客 。到白族人家做粥米客,要用竹篮提着鸡蛋、红糖、小孩的衣帽等前往恭贺。大理、剑川一带的白族,妇女产后,主人要请个进家的客人吃荷包鸡蛋汤圆,客人不能拒绝,否则主人会生气。 土家族新娘回门时,忌为娘家扫地,恐将娘家财气扫光。回门日,新郎吃岳丈家头一餐时,忌将岳家特意多盛的一大碗饭吃光,忌将酒杯中事先投入的两粒黄豆(金豆)吃掉,酒后应留在杯中,以免将岳家吃穷喝光。回门时,忌新婚夫妇在岳(娘)家同房。 鄂西土家族忌在待客的油茶场中打3、4以外数目的鸡蛋。俗信,1个(鸡蛋)为独吞,2个为,5个销五谷,6个是赏禄,7、8、9个则应了“七八亡九埋”的不吉语,故习于打3个或4个荷包蛋待宾客。 生产方面的有:年三十不洗衣、不做针线活、不杀猪宰羊。正月初一不洒水、不扫地。清明、立夏及农历四月八不用耕牛。 客人不能与坐在一起,但可以与姑娘坐一条长凳等。现在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各种逐步消失。哈尼族以多神崇拜和祖宗崇拜为主要内容,村内有山神庙,每年农历二月的个属龙日举行“祭龙”节活动。祭龙就在山神庙里或林旁的“龙树”下举行,“山神庙”和“龙树”是不准任何人去破坏、侵害的,否则会被全族或神灵惩罚。正月做“封山会”,一年一次,会期一天,主要是制定严禁乱砍滥伐、封山育林规约,违者罚油、罚款,罚镶街心、修路等。婴儿降生是大事,此时家中门头挂上用竹笋剪成的人形标志,以示消灾避邪,忌讳外人入屋,只有同宗妇女和外祖母才能进入“月子房”。 在生产方面,哈尼族狩猎出门,不准说不吉利的话;盖房立柱时,不讲不吉利的话;捕鱼时,不准用毒毒鱼,否则会遭或旱灾;禁止打布谷鸟;禁止男子跨越背板、织布机等妇女用的劳动工具和物品;禁止妇女跨越犁、耙、枪、弓、木工工具等男子使用的器物;祭神日、立秋日禁止舂米磨面;出猎时遇孕妇不吉,要停止打猎。 生活方面的:禁止跨越火塘,不准朝火塘中吐痰;不随便移动火塘、灶;不踩坟墓及埋人处;不用手指彩虹;不能在日蚀、月蚀时结婚;禁止用刀砍秋千架上的绳子;吃饭时不能将碗杯倒扣;禁戴白布帽。 交往方面的:出远门时路遇孕妇要改日再出行;节日的天忌讳外村人进寨;婴儿降生时禁止外人闯入;路遇老人不准挡道,不准直呼其名;到陌生地不得乱发议论;不用手指着天地;来客时女子不与客人同桌;不能将筷子插在饭上端给客人。
披着衣服忌讳
哈尼族忌讳的是进村时不能披着衣服,不能用火塘上的三脚架烘湿鞋,禁止砍伐“龙树”和将污秽物扔置“龙树”之下等。哈尼族热情好客,在路上遇到相识或不相识的人,总是含笑问候、让路,并热情地邀请到家里做客。客人到家,全家老小都要起身让座,很快捧出一碗“焖锅酒”。客人饮过酒,主人会喜笑颜开地倒上一怀浓茶,倾心交谈。对客人必用的饭菜盛情款待。
披着衣服显得不够庄重,影响人的精神面貌,衣服容易掉落,分散注意力不安全。
我国的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他们有哪些习俗?
哈尼族是我国边疆古老的民族之一,总人口125.4万多。他们自称为哈尼、卡多、雅尼、碧约、布都、白宏等,中华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共同意愿,统一族名为“哈尼族”。哈尼族世代生息在巍峨苍郁的哀牢群山之中,绝大部分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红河与澜沧江的中间地带。其中哀牢山区的元江、墨江、红河、元阳、金平、绿春、江城等县,是哈尼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占当地人口的一半以上,占哈尼族总人口的76%,其余分布在无量山区、红河以东各县。
哈尼族有本民族语言,历史上无本民族文字。1957年为其创造了一套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已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试验推行。
哈尼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彝族、纳西族、拉祜族等民族同源于古代的氏羌族群。隋唐时期,哈尼族先民与彝族先民同被称为“乌蛮”。公元10世纪中叶,哀牢山区因远、思陀、溪处、落恐、维摩、强现、王弄七部哈尼族因助段思平建立大理国有功,得到大理国段氏的分封,开始建立领主制度。在哈尼族地区,元朝设“和泥路(“和泥”一词是哈尼族从唐代到清代年间最普遍的历史名称,也是自称之一),明初改为和泥府,后来又分别设纳楼、溪处、思陀、左能、落恐等长官司,隶属临安府。哈尼族首领被任命为大小土司。清代一部分土司被改土归流,一部分地区仍保留土司制度。
近代,哈尼族进入封建,但各地发展不平衡。元江、墨江、镇沉等地早已进入地主经济阶段,红河南岸的元阳、红河、绿春、金平和江城县处于封建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过渡阶段;西双版纳的哈尼族处于傣族封建领主统治之下,部分山区尚保留有原始残余。哈尼族从事山区和半山区农业生产,以农产品为主要生活来源,并经营少量手工业、畜牧业、狩猎、采集、贸易等;尤其以善于耕种梯田和山地著称。
哈尼族以农耕为主,因此,他们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对自然力的崇拜,其祭祀活动与农业生产直接相联。在农业生产的各个阶段,都要举行特定的祭祀活动,而且,每次农业祭祀活动也就成了他们特有的节日。
民族节日
他们的主要传统节日有:详细介绍>>
哈尼族的春节 “苗爱拿”节 “里玛主”节 磨秋节 “苦扎扎”六月节 老人节 捉蚂蚱节 祭母“年首扎勒特”(十月年)、插秧节和尝新节等。
自然风光(旅游资源)
一进入祖国滇南的哀牢山区,让人赞叹的不仅仅是这里的青山绿水,还有那无数座高达数十级乃至数百级的“田山”。这些古老村落前鳞次栉比的梯田,顺着山势,层层叠叠,犹如数不完的道道天梯,从远远的山脚箐底直挂山顶云天,在茫茫云海中若隐若现,不知是山的田,还是田的山。冬未春初,梯田波光粼粼,再加上那远近山色,田边村旁的棕搁树、凤尾竹的衬托,犹如一幅幅奇巧而壮丽的山水画,构成哈尼山乡特有的风光。
哈尼山乡明媚的蓝天、那层峦叠翠的群山,连接云天、碧波粼粼的层层梯田,是那样的和谐优美。可以说,哈尼族的衣、食、住、行和节日、宗教信仰等都烙上了“梯田文化”的印记。林子里,山寨边,弯弯曲曲的山路上,一个古老的民族迈着雄健坚实的步伐,顽强地创造着自己民族独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建筑风格 >top
哈尼山寨一般建在朝阳、开阔、凉爽并有泉水的山梁或半山腰,往往依山势建立村寨,每寨少则几户人家,多则近千户。沿着崎岖的山路,走进哈尼村寨,你会看到村前梯田层层,村后是郁郁葱葱的古木丛林或灌木山坡。材寨四周种植棕搁、竹,以及梨、李、桃、柿等果木树和靛青。寨子边沿的磨秋场(“苦扎扎”节日期间众人娱乐场地)上竖着一根高约2米、直径25厘米的木桩,称“磨秋桩”,作为村寨的标志。哈尼族的住房风格较多地反映出农耕生活的特点,有土掌房、土木结构草顶楼房、干栏或竹木结构楼房等几种。
经济活动
哀牢山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利资源丰富。处处是山涧溪流,流水潺潺,常年不断,真正是“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利用山区的自然条件开垦梯田种植水稻,是哈尼族的一大特长。据文献记载,哈尼族先民垦田种稻历史悠久。当他们还在“都广之野”居住时,已耕田种稻了。唐代,聚居在哀牢山镇沅江、墨江、元江、红河等地的哈尼族先民耕作山田的技术已达到了“殊为精好”的水平。清代,哀牢山区哈尼族的梯田被列名于农田史上七种田制之一。云南多数的民族都善于开垦梯田,但所垦台数之多,难度之大,技术之精,则当首推哀牢山区的哈尼族。哀牢山区阡陌相连的座座“田山”,是哈尼族长期辛勤开发、精心耕种的成果,也是他们为祖国大地增添的锦绣。
重大贡献
哈尼族有着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传统。1855年~1874年,哀牢山爆发了哈尼族田四浪的农民反清,建立政权达20年之久,给封建统治者以有力打击; 17年又爆发过卢梅贝的反抗土司压迫的; 1925年和1935年,哈尼族反击法的入侵,坚持了长期的斗争。在抗日和解放中,哈尼族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哈尼族源于古代的羌族,现主要分布在云南部哀牢山和蒙乐山之间地区。哈尼族素来热情好客,哈尼族过去日食两餐注食是当地产的稻米,玉米为辅喜把大米、玉米蒸成米饭粑粑、米线、卷粉和豌豆凉粉。
哈尼族的风俗是什么 哈尼族有啥风俗
1、哈尼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认为天地间存在着强有力的天神、地神、龙树神和具有保护神性质的寨神、家神等,必须定期祭祀,祈求保佑。对于给人们带来疾病和灾难的各种神,则要通过祭祀和巫术加以制约、驱赶。西双版纳的哈尼族每年要祭“龙巴门”(即寨门)。
2、哈尼族根据生活的地方的不同,婚俗也有所不同。生活在墨江一带的哈尼族,新郎在表兄弟和同龄伙伴的陪同下前去迎亲。到了新娘家后,要拜见岳父岳母,并经岳父岳母同意才能娶走新娘。新娘离家的时候痛哭不止,这就是哭婚的习俗。新娘在出嫁前三天新要哭婚,表明她对父母和家人的感情越深。新娘在弟妹和亲友的陪同下,一路哭到新郎村寨门口才止信送亲的队伍则挑着背着嫁妆,一直送到男方家。
3、哈尼族具有特别的丧葬方式人后实行土葬。一些地区为者选择墓地时用滚鸡蛋的方式,鸡蛋滚到什么地方破了,就在那里挖穴埋葬。
4、哈尼族的蘑菇房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构成。蘑菇房,顾名思义,就是住房状如蘑菇。它的墙基用石料或砖块砌成,地上地下各有半米,在其上用夹板将土舂实一段段上移垒成墙,屋顶用多重茅草遮盖成四斜面。内部结构,通常由正房、前廊(相当于正房前厅)和耳房组成。
哈尼族的有哪些
哈尼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形成了很多,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哈尼族的,欢迎大家阅读。
1、哈尼人家的住房,一般正房中间有一大间为堂屋。在西双版纳地区,堂屋东西一间为家长的卧室,卧室内设有祭祖处,外人不能擅自入内。火塘是哈尼族家庭的核心,火塘上的锅庄石或三脚架,切记不能用脚踩踏,不能向火塘内吐口水,不能用脚扒火塘内的柴头,也不能从火塘上跨过。哈尼族人家的门槛忌站、忌坐、忌讳用刀砍。
2、哈尼族热情好客,家中来了客人,主人总是把自制的.烟丝装到烟嘴里,把烟筒捧到客人面前。客人如果不抽烟,应该有礼貌地加以谢绝。尊老敬老、礼貌待客是哈尼族的传统礼仪。
3、路遇老人要亲切地称呼“阿波”、“阿匹”(、奶奶),并主动让到路边,让老人先走。在屋内看见老人进来,要主动让座。给老人递烟、递酒、递茶要双手捧上,躬身示礼。给老人递烟筒要握住烟筒的下端。在老人面前不能跷二郎腿,不吹口哨,不高谈阔论。走路不能从老人面前走过,要从老人身后绕过。杀鸡时,鸡头、鸡肝等要敬奉给老人。当然,当家里有客人时,为了表示对客人的敬重,主人常把鸡头夹给客人。这时客人应以双手接过鸡头,然后把它转敬给在座的老人或年长者。
4、在参加哈尼族的祭祀活动会餐或到哈尼族家里做客就餐时,先要等老人说几句祝福的话,等老人吃了口食物后,才可以动筷。与哈尼族朋友在饭桌上饮酒时,要注意敬酒的顺序:首先从年纪最长者开始,沿逆时针方向逐个斟酒,向年纪最长者的杯里再斟上一点,表示大家团团圆圆。
5、每一轮斟酒都应如此,哪怕是象征性地斟几滴。哈尼族崇拜多种神灵,视村寨附近的一片茂密的树林为寨神“昂玛吐”栖身之所,它保佑村寨人丁发达、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因而禁止砍伐林中树木,禁止在林中放牧。每年早春时节,要举行全寨性的祭祀活动。举行祭祀活动的当天,不能讲本民族语以外的其他民族的语言。允许进入神林区者,态度要庄严,不可嬉笑,不能跨越位于寨神丛林前的寨神石和丛林中用来烹煮食物的锅庄石。
哈尼族
哈尼族,称阿卡族,民族语言为哈尼语,属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现代哈尼族使用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聚居于红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镇沅等县,和泰国、、老挝、越南的北部山区。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境内的哈尼族总人口数为1660932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36084111@qq.com,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