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法测弹性模量 拉伸法测弹性模量实验
- 游戏前瞻
- 2025-01-03 10:22
- 1
弹性模量测量方法
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是衡量材料抵抗形变的能力的物理量。测量弹性模量是材料力学性质研究的重要一环。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测量弹性模量的方法:
拉伸法测弹性模量 拉伸法测弹性模量实验
拉伸法测弹性模量 拉伸法测弹性模量实验
悬挂梁法:该方法将材料制成悬挂梁,测量悬挂梁在外力作用下的挠度,通过弯曲理论计算出悬挂梁的弹性模量。该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材料,简单易行,但不适用于具有较大刚度和高强度的材料。
压缩法:该方法将材料加工成圆柱形或方形试样,测量在不同压缩应力下的应变,通过斯内尔公式计算出材料的弹性模量。该方法适用于高强度的材料,但不适用于脆性材料。
拉伸法:该方法将材料加工成圆柱形或方形试样,测量在不同拉伸应力下的应变,通过胡克定律计算出材料的弹性模量。该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材料,但不适用于脆性材料。
声波法:该方法通过技术测量材料在声波作用下的传播速度,从而计算出材料的弹性模量。该方法适用于任何材料,但需要较为专业的设备和技术。
总之,选择适合的测量方法需要根据材料的性质和实验要求进行选择。
四点弯曲法:该方法将材料制成矩形梁状试样,通过四点弯曲实验测量在不同载荷下的挠度和应变,通过弯曲理论计算出材料的弹性模量。该方法适用于任何材料,但需要较为复杂的试验设备。
简支梁振动法:该方法将材料制成简支梁,通过激励简支梁的自由振动,测量振动频率和振动模态,通过振动理论计算出材料的弹性模量。该方法适用于脆性材料和微小尺寸的材料,但需要精密的试验设备和技术。
共振法:该方法将材料制成杆状或薄片状试样,通过在试样上施加机械或电磁激励,测量试样共振的频率和振型,从而计算出材料的弹性模量。该方法适用于具有较高弹性模量的材料,但需要精密的试验设备和技术。
压痕法:该方法将硬度计等工具压入试样表面,测量试样表面的压痕深度和直径,通过胡克定律计算出材料的弹性模量。该方法适用于硬度较高的材料,但需要考虑压痕形成的影响。
微纳印刷法:该方法利用微纳印刷技术将微小的力传感器印刷到试样表面,通过测量试样表面的微小变形,计算出材料的弹性模量。该方法适用于微小尺寸的材料和器件,但需要较为专业的设备和技术。
拉压力传感法:该方法将试样加工成薄片状,在试样表面粘贴拉压力传感器,通过测量试样在拉伸和压缩过程中的力和变形,计算出材料的弹性模量。该方法适用于多种材料,但需要精密的力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
总之,不同的测量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在进行弹性模量测量时,还需要注意试样的加工和处理,保证试样的尺寸和形状符合要求,并控制试验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拉伸法测定钢铁直径的数据处理。
作方法:
1.调节杨氏模量测定仪三角底座上的调整螺钉,使支架、细钢丝铅直,使平台水平。将光感放在两前脚放在平台前面的横槽中,后脚放在钢丝下端的夹头上适当位置,不能与钢丝接触,不要靠着圆孔边, 也不要放在夹缝。
2.调节光杠杆.将望远镜放在离光杠杆镜面约为15-2.0m处,并使二者在同高度。调整光杠杆镜面与平台面垂直,望远镜成水平。移动标尺架和微调平面镜的仰角,及改变望远镜的倾角。通过望远镜筒上的准心往平面镜中观察,能看到标尺的像,对准镜中的标志的像才能够几率较大的达到实验要求。
测量数据记录:分度值:0.01mm;读数误:0.001mm;Δ:0.004mm 次数:1 2 3 4 5 6零位读数 -0.002mm测量读数di(mm) :0.498 0.495 0.502 0.505 I 0.499 0.504测量结果 d;=di'-do(mm) 0.500 0.497 0.504 0.507 0.501 0.506计算器统计功能得:σ=0.004mm.
用伸拉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误分析
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的误分析及消除办法:根据杨氏弹性模量的误传递公式可知,
1、误主要取决于金属丝的微小变化量和金属丝的直径,由于平台上的圆柱形卡头上下伸缩存在系统误,用望远镜读取微小变化量时存在随机误。
2、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由于存在椭圆形,故测出的直径存在系统误和随机误。
3、实验测数据时,由于金属丝没有静止,读数时存在随机误。
4、米尺使用时常常没有拉直,存在一定的误。
用拉伸法测定金属材料的杨氏弹性模量为什么用加砝码和减砝码
用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要取增减砝码的平均值以减小误,主要来源于两个原因。首先,钢丝一般都会有点弯曲,所以开始放砝码时,会慢慢将弯曲拉直。所以增减砝码的读数会有不同。
其次,增减砝码时候,钢丝夹具和平台的摩擦力方向不同,也需要两个结果求平均以减少误。
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实验是就是去反复拉伸材料,测试材料的应力和应变力比。
杨氏模量就是弹性模量,这是材料力学里的一个概念。杨氏模量是表征在弹性限度内物质材料抗拉或抗压的物理量,它是沿纵向的弹性模量,也是材料力学中的名词。1807年因英国医生兼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所得到的结果而命名。
根据胡克定律,在物体的弹性限度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比值被称为材料的杨氏模量,它是表征材料性质的一个物理量,仅取决于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质。杨氏模量的大小标志了材料的刚性,杨氏模量越大,越不容易发生形变。
氏模量实验
测量杨氏模量的方法一般有拉伸法、梁弯曲法、振动法、内耗法等,还出现了利用光纤位移传感器、莫尔条纹、电涡流传感器和波动传递技术(微波或)等实验技术和方法测量杨氏模量。
杨氏弹性模量是选定机械零件材料的依据之一是工程技术设计中常用的参数。杨氏模量的测定对研究金属材料、光纤材料、半导体、纳米材料、聚合物、陶瓷、橡胶等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质有着重要意义,还可用于机械零部件设计、生物力学、地质等领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36084111@qq.com,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