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心得 >  > 

2013神舟十号实现的突破_神舟13号成功着陆

2013年我国的航天事业又创一个奇迹,神舟十号与天空一号对接实现了首次“太空授课”.(1)如图甲所示,

(1)神舟十号与天空一号对接过程中,若以天空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十号相对于天空一号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因此神舟十号是运动的.

2013神舟十号实现的突破_神舟13号成功着陆2013神舟十号实现的突破_神舟13号成功着陆


2013神舟十号实现的突破_神舟13号成功着陆


(2)宇航员王亚平在做陀螺转动实验,当她用手拔动陀螺时陀螺的转动轨迹发生变化,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她说话的声音是由她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我们在地球上听到这句话是由电磁波传来的.

(3)图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那么水珠相当于凸透镜,当她让水球远离自己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她在水球中的像会变小;照相机(或摄影像机等)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

故为:(1)运动;(2)运动状态;振动;电磁波;(3)凸透;变小;照相机.

神舟十号的科学任务是什么?比神舟九号多了哪些变化

主要任务2013年2月28日,载人航天工程发言人表示:我国将于2013年实施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开展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神十”背负的任务将是对“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神十”将巩固和优化“神九”实现的载人交会对接技术,对“神九”和“神八”飞船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予以改进。根据初步,神舟十号将在太空飞行15天,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宫实验舱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科学实验,并开展科普讲课等天地互动项目。[5]根据任务,神舟十号飞船将于2013年6月至8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择机发射,3名航天员驾乘飞船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载人交会对接。这次任务的主要目的,一是为天宫一号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进一步考核交会对接、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二是进一步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三是进行航天员空间环境适应性、空间作工效研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器在轨维修试验和空间站等关键技术验证试验,首次开展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学讲座科普教育活动等;四是进一步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飞行任务的功能、性能和系统间协调性。[6]除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巩固外,“神十”还对飞行时间、航天员工作程序、工作方式、科学试验项目编排上进行调整,为我国空间站的建设打基础。[7]解密任务搭载“神舟十号”飞船的大型运输机2013年3月31日上午从启程,将“神舟十号”运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科技科技委主任、中科院院士包为民表示,如果“神舟十号”各项任务顺利的话,将意味着载人飞船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已经建成,未来航天将进入空间站时代。[8]航天科技神舟十号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表示,载人航天只是解决了天地往返运输这个问题,实际上再往后一个是建造合同运营空间站,解决人类长期在太空轨道上生存,应该说未来的任务和挑战还是十分艰巨的。要建设空间站,交会对接是必须跨越的技术门槛,只有两个航天器对接成功,航天员和货物才能在地面和空间站之间自由往返。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就是验证这一技术的关键。而接下来空间站的建设还将有更多的技术需要突破。我们还要进行小规模的空间实验室的研制工作,同时还要进行货运飞船的研制工作。我们能够往空间实验室运送宇航员和少量的实验设备,我们还要运送更大规模的实验室设备。这些工作都需要在后续的工作中继续进行攻关、研制和验证。我国天宫二号已在研制中。他表示:“空间站正式建造前还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在天宫二号上进行。在研制的阶段,天宫二号上可能要进行安排一些加注,就是给飞船、空间实验室进行(推进剂)加注这些实验,这样的话,可能需要新一代运载火箭作为它的运载工具。这样我估计在十三五可能会安排这些工作。

神舟十号有哪些开创性的突破?

神舟十号任务和以前的区别是,这是神舟飞船zd次进行应用性飞行。所谓应用性飞行,有些类似美国航天飞机和联盟飞船,就是执行正常运输任务。神舟飞船已经基本定型,神舟十号没有新的大的技术变化,只做了一些小调整。内

从神五首次载人到神九,主要任务都是为了验证飞船自身的技术,到神九突破和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具备了作为空间站的天地往返载人运输系统的能力。目前,神舟飞船的任务不再是试验自己,而是为天宫一号提供人员和物资运输保障,支持航天员在天宫一号进行科学试验。

重大意义:

1、神舟十号发射成功 进入应用性太空飞行时代

2、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完全掌握建设和运行可供人长期居住的太空站的关键技术,这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3、这是神舟飞船的第10次发射,距离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首飞太空恰好容10年。这一期间,共有10名航天员进入太空。“十全十美”。

神舟十号实现的突破是什么

我国“神舟十号”成功实现了自动和手动对接。

神舟十号成功发射,标志着进入应用性太空飞行时代,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完全掌握建设和运行可供人长期居住的太空站的关键技术,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拉动作用;有利于提高的综合国力、民族凝聚力和地位;有助于提高的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神舟十号,简称“神十”,是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艘飞船,也是的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神舟十号于2013年6月11日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于2013年6月23日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手控交会对接,两飞行器建立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于2013年6月26日在内蒙古主着陆场安全着陆,完成飞行任务。

神舟十号飞行任务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连捷,为工程第二步阶段任务划上了的句号,也为后续载人航天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神舟十号飞船发射是几几年几月几日?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秒,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点火发射升空。宇航员为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女)。

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介绍说,在承担的使命上,神九主要是进行载人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实现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突破。而神十虽然还要继续进行与天宫一号的自动和手动空间交会对接,但是其重点转向对这些技术的验证和应用。

相当于载人飞船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要进一步定型阶段,为以后进一步开展空间实验室的研究和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一个天地往返的运输系统。在具体实验内容上,神十增加了绕飞,也就是神十飞船绕着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进行绕飞。

这一实验的成功对建造空间站同样非常重要,因为空间站上可能有多个对接口,飞行器要从多个方向与它对接,这就需要对飞行器绕飞进行进一步考核。

即将回家的神舟十三号,作出了哪些突破?

此次神舟十三号飞船的敏感性和测量精度都较以往有着更高精度,并且误允许值也变小了。在交会对接时,更是形成了机械自动化协同配合的突破,误要求达到了毫米级别。

,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第二,在空中进行跨年活动,第三,实现了女性次出太空舱的记录,第四,开办空中画展,第五,开展舱外活动。

在轨期间,宇航员完成2次出舱活动、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开展多项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项目。首次在轨通过遥作完成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飞行乘组创下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为后续建造空间站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追溯历史,上世纪70年代,

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科学技术成就的准确理解与运用。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故选D。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36084111@qq.com,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