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心得 >  > 

三星堆什么时候发现的 西安三星堆什么时候发现的

01 三星堆遗址群分布于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200年,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上下延续近2000年。三星堆遗址是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4世纪世界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对研究早期的进程及宗教意识的发展有重要价值,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星堆什么时候发现的 西安三星堆什么时候发现的三星堆什么时候发现的 西安三星堆什么时候发现的


三星堆什么时候发现的 西安三星堆什么时候发现的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是一座由众多古文化遗存分布点所组成的一个庞大的遗址群,1988年1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考古学家将该遗址群的文化遗存分为四期,其中一期为早期堆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二至四期则属于青铜文化。三星堆遗址群分布于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200年,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上下延续近2000年。

其中出土的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的文物群体中,属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的旷世神品。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三星堆古遗址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地区发现的范围、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此外,三星堆遗址是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4世纪世界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对研究早期的进程及宗教意识的发展有重要价值,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地区一处具有区域中心地位的的都城遗址,它的发现,为已消逝的古蜀国提供了独特的物证,把四川地区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

1、三星堆遗址是最早发现相关出土物的时间:1929年。

2、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始于当地农民燕道诚于1929年淘沟时偶然发现的一坑玉石器。1931年春,在广汉县传教的英国传教士董笃宜听到这个消息后,找到当地帮忙宣传保护和调查,还将收集到的玉石器交美国人开办的华西大学博物馆保管。根据董笃宜提供的线索,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葛和助理林名钧于1934年春天组成考古队,由广汉县罗雨仓主持,在燕氏发现玉石器的附近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发掘。发掘收获丰富,根据这些材料,葛整理出《汉州发掘简报》。遗憾的是,三星堆遗址自1934年首次发掘以后,发掘就长期停滞。

3、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地区发现的范围、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是什么时期的

1、三星堆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1980年起发掘,因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而得名。年代分布: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200年。

2、考古学家将该遗址群的文化遗存分为四期,其中一期为早期堆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二至四期则属于青铜文化。遗址群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上下延续近2000年。

四川省三星堆在哪里 三星堆发现在什么时候

1、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成都平原北部沱江支流湔江(鸭子河)南岸。遗址分布面积约12平方公里,核心区域为三星堆古城,面积约3.6平方公里,是四川盆地目前发现夏商时期规模、等级的中心遗址。

2、遗址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1934年原华西大学博物馆的美籍学者葛(Did C.Graham)次进行了发掘。新成立后,四川省文物部门曾多次组织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发现城墙、房址、墓葬、“祭祀坑”和窑址等重要遗迹,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

3、其中,1986年在遗址祭祀区发掘1、2号“祭祀坑”,出土青铜神像、青铜人像、青铜神树、金面罩、金杖、大玉璋、象牙等珍贵文物千余件,多数文物前所未见,其中以青铜器为大宗,尤以80余件青铜雕像为前所未见的重器,这些“惊世大发现”揭示了一种全新的青铜文化面貌。

自20世纪20年代。三星堆遗址及文物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三四千年前古蜀国的存在和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三星堆遗址内存在三种面貌不同但又连续发展的三期考古学文化,即以成都平原龙山时代至夏代遗址群为代表的一期文化,又称“宝墩文化”;以商代三星堆规模宏大的古城和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为代表的二期文化;以商末至西周早期三星堆废弃古城时期为代表的三期文化,即成都“十二桥文化”。

在三星堆二期文化中,青铜文明的自身文化特点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其影响范围也超出了传统的古蜀国分布的成都平原,扩散到陕南地区和江汉平原等地。同时,青铜文明也受到了中原夏商文明及长江中游地区、陕南地区文明的强烈影响,表现出古蜀文明强烈的内聚和外衍的两面性。

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有许许多多的神秘之处,世界各国的考古专家争论了半个多世纪,仍有许多千古之谜至今难以破译,以致不少外国媒体称三星堆遗址是来自“外星人”的文化。

文化分期

三星堆文化的分期,可以根据其考古时的发现分为三星堆遗址一期、二期、三期和四期。也可以按研究后文化类别分为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和十二桥文化。

三星堆文化的分期对于认识三星堆与当地先秦时期青铜文化和新石器文化的关系有着重要作用,也奠定了完善四川古文化发展谱系,确定巴蜀文明形成的基础。其主要出土的上百件青铜,一如青铜立人像年代则在第四期,概括约在公元前1200-公元前1000年之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安阳殷墟遗址。

1933年至1934年的次对月亮湾真武宫遗址和玉石器坑挖掘时,已经有人注意到两者年代有所不同。1963年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实习进一步的从地层上论证了不同时期的叠压关系。

1980年、1981年次发掘时,考古队员将堆积物分为八层,除去表层土(第1层)、间隙层(第5、7层),剩下的五层被称为“至第五文化层”。其中第四、五文化层(第6、8地层)被划为期,第二、三文化层(第3、4地层)被划为第二期。文化层(第2地层)被划为第三期。

1982年,通过第二次发掘,发掘者提出存在三星堆遗址第四期。至此,三星堆文化分为四期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以上内容参考

自1929年四川广汉三星堆农民在车水灌溉时无意碰醒了沉睡三四千年的三星堆文明之后,考古界就围绕这一奇迹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叩问。随着一大批国宝级珍稀文物的出土,一连串惊人之谜接踵而来:三星堆出土的这些高鼻深目,扁阔嘴大耳的青铜兵团,属什么人种?从何而来?在达到其峰时,三星堆文明又为何突然从成都平原消失?——经过一系列的考古发掘,三星堆遗址的文化面貌、内涵和特征、成因特征已基本确定。

三星堆遗址是一处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巴蜀文化遗址,遗址内存在三种面貌不同但又连续发展的三期考古学文明,即以成都平原龙山时代至夏代遗址群为代表的一期文明;以商代三星堆规模宏大的古城和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为代表的二期文明;以商末至西周早期三星堆废弃古城时期为代表的三期文明,即成都“十二桥文明”。

在5000至3500年前的成都平原,三星堆的发展己超过周围其他城邑,并成为成都平原的中心城邑以及周围城邑注意的焦点。

在商代,三星堆已发展成为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中心,这是三星堆文明的鼎盛时期,即早期蜀国,也是2000多年的古蜀国历史进程中最辉煌、最为成熟的时期,代表了长江流域商代文明的成就与贡献。

通过破译三星堆文明,不仅可以解开千古之谜,而且可以证明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这已经不仅仅是考古学上的伟大发现了。

在首次出土的文物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一只残缺一侧“耳朵”的蓝色双耳陶罐。而最令考古工作者惊喜的是从3号灰坑中出土的一套祭祀用的玉石礼器。这套礼器共有璧、瑗、琮各一个。据三星堆工作站站长介绍,这三个玉石礼器约为商代制造,分别用以祭天、祭社稷、祭地,在以往的发掘中也曾发现过。不过,从发现的这三件礼器看,可以判断这次发现的灰坑就是祭祀坑,只是规模较小。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赵殿增认为,此次发掘工作为日后进一步研究三星堆文化提供了不少新的重要线索和依据,对三星堆文化的起源、发展、消失等谜团都有帮助和作用。

本次发掘选点,距1929年三星堆首次发现文物遗存的地点仅一两百米,位于三星堆遗址的东西中轴线,系三星堆遗址中城墙内侧靠近宫庙的区域。

据专家推断,古代蜀国的宫殿、宗庙应在发掘点方圆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应有重要文物遗存。但本次发掘只有在500平方米的区域进行,是否能在这方面有所收获尚不得而知,看来只能靠运气了。

现场考古专家说,因为本次发掘点十分靠近内城墙,很有可能不会发掘出宫殿和宗庙,但古城的内城墙与古文化遗存的城内分工有关系,推测下面应有密集建筑遗迹,据专家分析,应该为古城居住区。在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基本上没有生活用品,绝大多数都是祭祀用品,而这些祭祀用品又带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其中既有明显的蜀文化的特征,又有其他地域文化的特征,如青铜雕像、金杖等物品。这表明蜀文化已开始与其他文化相交融。

三星堆文化一个奇特之处在于从遗址中出土的大量模样不同寻常的青铜面具,几乎千篇一律地全是粗眉毛、大眼睛、阔扁嘴、高鼻梁,几乎没有下巴。仔细观察这些青铜面具,两只耳朵上各有一个小孔。这种面具的脸型与现代当地人大不一样,令人不解。这种面具代表了什么?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在三星堆文化博物馆陈列的众多面具模型里,有一个巨大的面具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这个巨大的面具有普通面具的好几倍大,长长的耳朵向两边张开,大而长的眼睛向外夸张地突出着,好像是眼睛里向外长出两个橛子。据说,古蜀国的开山老祖蚕从就被描绘有一双“纵目”,这大概与他有关吧!这些面具是古蜀国人为崇拜蚕从而作,还是当时古蜀国人就是这种模样,实在让人匪夷所思,不知其真正的是什么。

三星堆文化博物馆里还有一尊细而高的青铜铸成的人像,相貌和青铜面具的特征十分相同,穿着一件燕尾服式的袍子,光着脚,站在一个高高的底座上。铜像身高3米左右,两手一低一高,呈握东西状。据了解,该铜像出土时手中并没有握着东西。专家推测,这么细高的铜像在站立时,手中稍有负重,就会失去平衡倾倒。据介绍,这是世界上现存的青铜像。专家还推测,这个铜像的神情和手势,像是一个不同于平常人的巫师、王或神,其出现的场合应是在祭祀天神中。

在三星堆文化博物馆里,还有一棵被修复的“神树”的青铜仿制品让世人惊讶。这棵“神树”高4米,因为博物馆展厅高度局限,被分作两部分摆放。

“神树”上铸造了一条蛟龙,栩栩如生,颇有生气,仿佛刚从天上飞旋而下,攀附在“神树”的树枝上。“神树”的枝干上还有一只鸟栖息着,十分引人注目。专家介绍,龙和鸟在这里都被作为图腾受到古蜀国人的崇拜。这棵罕见的青铜“神树”,被定为国宝级即文物受到保护。

青铜人物造像

三星堆文明是1929年发现的。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

三星堆遗址平面图

1929年春,在广汉县城西约八公里的月亮湾附近的燕家院子,一个叫作燕道诚的农民在其住宅旁挖水沟时,无意中挖开了一个玉石器大坑。这个坑长约2米,宽1米,深1米。当时,燕道诚没有声张,而是把这个坑掩埋了起来。等到夜深人静时,他才又带领家人来到玉石器坑旁,重新把坑挖开,把坑里的玉石器取回了家中。

燕道诚一家

燕家得到这批玉石器后,有时会在邻里间展示,并把部分玉器赠送给了亲友。就这样,消息不胫而走。1931年春,一位英国神父董笃宜(Donnithrne)知道了这件事,随后找当地对这一情况进行了调查和了解。同时,董笃宜神父联系了时在华西大学博物馆的地质学戴谦和,在广汉旅长的陪同下,对月亮湾遗址进行了考察。

1933年秋,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葛(Grahan)提出了对月亮湾进行调查和发掘的构想。次年春,葛和林名均等抵达广汉,对三星堆遗址进行了历史上次正式的考古发掘。

以上就是三星堆文明最初发现时的基本情况,希望能帮到您。

三星堆遗址于1927年发现,1934年开展了次考古发掘,1963年开展了新成立之后的次考古发掘,1986年发现了两座“祭祀坑”,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骨器和陶器等1720件,让三星堆遗址“沉睡数干年,一醒惊天下”。

距离四川广汉3~4千米,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三星堆因此而得名。1929年春,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挖水沟时,发现了一坑精美的玉器,由此拉开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幕。1986年,三星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上千件稀世之宝赫然显世,轰动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36084111@qq.com,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