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_小学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 游戏资讯
- 2024-11-10 09:50
- 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及对策
(二)、按边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及对策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_小学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_小学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_小学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_小学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生5:我们小组是分别把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然后再分别拼在一起,结果都拼成了一个平角。所以我们小组得到的结论是无论是怎样的三角形,它的内角和都是180。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新课程改革很关注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可见,新课程改革把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作为改革重点之一。因此不断创造机会,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的数学探究和合作活动却存在着一些盲目与困惑,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暴露了对新理念解读有偏,甚至走进了误区,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在探究学习中没有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探究学习成了强加给学生的行为过程。
2、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弱化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以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活动应当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然而,由于一些教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理解存在偏,在实际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弱化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而不进行,有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探究活动时不敢指导,怕戴上“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帽子;有的教师即使指导了,但也把握不好介入的时机和程度
3、注重探究学习的行为过程,忽视思维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有结构的材料,然后提出问题、描述探究的步骤,让学生运用这些材料探究。一节课下来,孩子们的确动手做了,结论也顺利得出了。但是这样的动手作是不是就是数学探究呢?有些学生从头到尾都很开心,参与热情很高,可学生所获得的只是表面上的东西,数学课不是让学生开开心心就算了。
通过思考,我认为教师在设计探究学习的教学内容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1、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数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生动、活泼的探究学习氛围。不断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在不断克服思维障碍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记得在2005年3月,我接到原教研室主任唐瑞祥老师给我布置的一个任务,在全区上一节公开课。活动主题是:“老教材,体现新理念”,课题是《圆锥的体积》。接到任务时,我非常高兴,同时也感到有压力。高兴的是,又有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有压力、是怎样才能上好这节公开课呢?既要有新意,又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在这之前我听了好几节《圆锥的体积》的公开课。教学设计都很常规化,那就是先认识圆锥,再通过出示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得出是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通过做实验,从圆锥里装沙向圆柱里倒,三次刚好倒满,从而得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中: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思路的教学设计都大同小异。我在研读教材时,发现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一般在教学这节课时,都能顺利地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但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什么突然要去比较圆柱、圆锥体积的大小?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不得而知,做这个实验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一个数学活动,根本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由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在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想起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就是关于《圆锥的体积》的教学。这篇文章作者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就解决了我思考的这个问题,这是我先前无意中在《中小学数学教师》杂志上看到的一篇文章,非常惊奇,惊奇的是怎么会有这么聪明的教师,虽然我不记得他的姓名,但我真的佩服那位教师的独特创意。想到这里,我心里又一沉,如果我按照那位教师设计的环节去上这节公开课,感觉好象有抄袭之嫌。但又想,把教师的成果运用到我的教学中,也正是向那位教师学习的表现。所以借用了那位教师所设计的环节,在教学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圆锥的体积》教学是这样设计的:学生在“猜想”中学习新知。首先通过课件,让学生回顾圆柱和圆锥分别是由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旋转形成的立体图形。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长方形的长边和直角三角形的高相等, 长方形的短边和直角三角形的底相等。教师问:那么长方形的面积和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说: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的面积的二分之一),接着分别以长方形的长边和直角三角形的高为轴旋转得到了一个圆柱和圆锥,请学生观察圆柱和圆锥,进行比较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观察后说出两者是等底等高,教师接着设疑:请你猜想,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有怎样的通过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考方法.关系呢? 图如下:
由于前面的比较面积的影响,很多学生认为是1/2的关系,也有的学生通过空间的想象猜想是1/3的关系,还有的学生猜想是1/4的关系,到底是1/2的关系,1/3的关系,还是1/4的关系呢?再让学生利用手中给的材料做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这个环节的设计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做实验来验证的必要性。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通过趣味性设置悬念,揭示矛盾,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学生就会生疑,就会产生求知欲。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要数学的学习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的发明过程的话,就应该让合理的猜测占有适当的位置。在教学中让学生大胆猜测、设,提出一些预感性的想法,实现对事物的瞬间顿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刚才我说的《圆锥体的体积》这节课的设计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归纳这一过程。通过这个案例让我思考了很多,特别是探究学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探究学习中,不要盲目的让学生去探究,看上去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不明白怎么回事,心甘情愿的跟教师的思路走。这让我想起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的小品“卖拐”,教师是卖拐人,学生充当了买拐人的角色。
2、教师的合理的“导”、让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
良好的认知结构是学生探究的前提条件,学生的探究都是他们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的拓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不断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构建成知识网络。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感悟领会灵活运用,学生不断总结思维方法,从而丰富学生的思维经验,使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因此教师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合理的“导”是学生探究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前不久,校区研讨课中,我校黄辉老师上了一节《三角形内角和》,这节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设计我觉得很成功,很好的体现了教师“导”的关键性作用。首先教师课件出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创设三者争论谁的内角和大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再让学生猜测三角形谁的内角和大?到底谁的猜测对呢?先用实际测量来验证一下。由于测量工具有误或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得到的结果是三角形内角和大约是180度。老师再问:除了测量,你还有别的办法来验证一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吗?学生想到了撕拼、折叠的方法。教师肯定了学生的想法。接着教师追问一句:同学们,你们看到了180度,联想到了什么呢?同学回答说:看到180度,我们想到了180度组成的是一条直线。就是教师的这一追问,让学生把新知和旧知产生了联系,从而在撕拼和折叠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想到如何想办法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撕拼或者折叠成为一条直线,从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如果没有教师的这一追问,我想学生根本就没有探究的方向,而是在那儿冥思苦想,即使想到了通过撕拼或折叠,但是学生仍然无法有意识的去撕拼或折叠成一条直线,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度。
3、给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探究时间。
探究学习要求学生通过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开放的探究学习材料,让学生进入一个自由选择、自主发现的学习活动平台。其次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在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地观察,反复地比较、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这个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作保证。有时,我们看到有很多探究学习的课堂中,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虽然给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但是由于要完成教学任务,往往草草收场,这样就必然会降低探究学习的学习效果。因此为了提高探究学习的成效,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究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弄清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因此,教学中如果要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应该要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理智选择。只有正确地理解探究性教学,才能更好地发挥探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的作用。
以上我简单谈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思考。我们要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数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巧妙创设问题情境,不断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在不断克服思维障碍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且提供给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张开想象的翅膀,去发现、去探索,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和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
但是,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怎样的问题适宜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一言堂”怎样处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如何起到调控作用?下面我就谈谈这几个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1、合作过程的随意性。组内成员的合作实质是貌合神离,学生各抒己见,却听不到同伴的声音。因此,很难达成一致的见解。,组内代表发言,也只能代表部分同学的想法。这样的合作,从形式上看热闹非凡,但是,从实际效果考虑,却很难让人赞同。由此看来合作学习,应该有合作的和步骤、有明确的分工、有一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合作学习也应该有一定的合作规则。
2、选择问题的随意性,忽视选择适宜合作学习的问题。
什么问题该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只有当个体遇到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或者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存在分歧时,才会有强烈的与人合作的愿望,才会认真的倾听他人的见解。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真正具有现实意义的、很有必要讨论的问题却少之又少。大多数讨论的问题,是教师为了迎合合作的需要而设置的。只是让学生有一个可以说、可以聊的话题而已。如,有些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班级中举手的学生有很多,但是,老师完全无视一双双高举的小手,坚持要求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像这样的合作交流,除了浪费时间,还能收到什么成效呢?课程实施以来,不少教师评价一节课的好与坏,是用“新”与“旧”的方法来评价,即一节课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是否贯穿于整节课中。由于受到这种思想的误导,结果有的教师就把不需要合作学习的问题也非要学生合作不可。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度”一定要把握好,既不能什么问题都合作学习,也不能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让教师简单传授了。
3、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建立在思考的基础上。
要处理好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人的学习是有帮助的。没有经过个体精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在教师提出问题后,马上组织 “ 小组讨论 ” 往往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与此相对照,更为恰当的作法是首先让学生解题,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而只是在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时才依据观点的不同进行分组,并以此为单位进行全班交流和辩论,这样的合作学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没有处理小组合作与学生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听课的过程中,有的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个别学生“一言堂”,其他学生只是当听众。另一种情况是你说我说、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造成课堂秩序极为混乱。合作学习只有形式上的小组活动,没有实质的合作;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只听或看一位好学生的作或发言,没有学生间的互动;学生间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等。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呢?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点,把大家的智慧发挥出来让大家共享所产生的效益远比一个所谓的好学生 “ 一言堂 ” 高得多。
5、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没有进行及时调控
在学生合作学习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进行及时调控,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但是当前合作学习教师调控不当的几种表现:
1 、低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自己的理解作为标准,代替学生的理解。如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几分钟后提问学生,见没人回答,老师就认为没有学生理解了,结果就用自己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理解。
2 、过早提示问题的重点、难点和矛盾,使学生对矛盾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的低层面上。如“长方形面积计算”这一节教学中,老师经过拿出长 5 厘米 宽 3 厘米 的纸板推导出它的面积是 5 ×3=15 平方厘米,接着老师提出问题:长方形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何关系?老师不是采用让学生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而是采取自问自答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使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低层面上。
当然,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中还存在其他的误区,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研究对策,对这些误区亮起红灯。使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使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挖掘个体学习的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促进。
《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开课教案
整个教学将体现以人为本,先放后扶的教学策略。放,不是漫无目的的放,而是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究规律的材料和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扶,则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探究方法和出现的错误,给予恰当指导,学生归纳概括出规律。教学目标多种方法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把多边形内角和问题转化为三角形内角和问题的过程,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应用,同时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2.经历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过程,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学生自主探索四边形内角和
活动2教师学生探索总结把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添加辅助线的基本方法
活动3探索n边形内角和公式
活动4师生共同研究递推法确定n边形内角和公式
活动5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应用
活动6小结
作业
从对三角形及特殊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内角和的认识出发,使学生积极参加到探索四边形内角和的活动中.
加深对转化思想方法的理解, 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综合运用新旧知识解决问题.
回顾本节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反思总结,巩固提高.
课前准备
教具
学具
补充材料
剪刀
复印材料
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景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问题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问题2.正方形、长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动脑筋、想办法,说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问题3添加辅助线的目的是什么,方法有没有什么规律呢?
学生回答: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与形状无关;正方形、长方形内角和是360°(4×90°),由此猜想任意凸四边形内角和是360°.
学生先探究,再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深入小组指导,倾听学生交流.对于通过测量、拼图说明的,可以学生利用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把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
学生汇报结果.
①过一个顶点画对角线1条,得到2个三角
形,内角和为2×180°;
②画2条对角线,在四边形内部交于一点,得到4个三角形,内角和为4×180°-360°;
③若在四边形内部任取一点,如图,也可以得到相应的结论;
④这个点还可以取在边上(若与顶点重合,转化为种情况——连接对角线;否则如图4)
内角和为3×180°-180°;
⑤点还可以取在外部,如图5、6.由图5,内角和为3×180°-180°;由图6,内角和为2×180°;
教师重点关注:①学生能否借助辅助线把四边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②能否借助辅助线找到不同的分割方法.
教师总结:利用辅助线把四边形的内角和转化为三角形的内角和,体现了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思想. .以上这些方法同样适用于探究任意凸多边形的内角和.为方便起见,下面我们可以选用最简单的方法——过一点画多边形的对角线,来探究五边形、六边形,甚至任意n边形的内角和.
通过回忆三角形的内角和,有助于后续问题的解决.
从四边形入手,有利于学生探求它与三角形的关系,从而有利于发现转化的思想方法.
通过动手作寻找结论,让他们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主动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通过寻求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活动3]
问题4怎样求n边形的内角和?(n是大于等于3的`整数)
学生归纳得出结论: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它们将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凸)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特点:内角和都是180°的整数倍.
通过归纳概括得出任意凸多边形的内角和与边数关系的表达式,体会数形之1、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间的联系,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推理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活动4]
每名同学发一张三角形纸片
问题5一张三角形纸片只剪一刀,能不能得到一个四边形,在这一过程中内角发
《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开课生了怎样的变化
问题6由四边形得到五边形呢?
依此类推能否猜想n边形内角和公式
将三角形去掉一个角可以得到四边形,如图7,四边形内角和为
180°+2×180°-180°=2×180°.
每个图形都是前一个图形剪去一个三角形,每次作内角和增加180°,n边形是三角形经过(n-3)次作得到的,所以n边形内角和公式为(n-2)×180°
(严谨的证明应在学习数学归纳法后)
学生突破常规,学会逆向思维,变以往的“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为“把三角形转化成多边形”同样使问题得到解决
[活动5]
知道了凸多边形的内角和,它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问题6:六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
n边形外角和是多少?
学生自己画图、思考.叙述理由:六边形的六个外角与六个内角构成6个平角,结合内角和公式,因此得到
6×180°-(6-2)×180°=360°
学生思考,回答.
n边形中,每个顶点处的内角与一个外角组成一个平角,它们的和,即n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的和为n×180°,而内角和为(n-2)×180°,因此外角和为360°.
利用内角和求外角和,巩固了内角和公式.
如时间允许,此时还可补充利用“转角”求多边形外角和的方法,这样就变成了可以利用外角和来推导内角和,这又是一种逆向思维
练习
一个多边形各内角都相等,都等于150°,它的边数是 ,内角和是 .
练习.解:(n-2)180=150n,n=12;
或360÷(180-150)=12(利用外角和)
150°×12=1800°.
巩固内角和公式,外角和定理.
[活动5]
小结
下面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己小结,老师再总结.
1.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外角和是360°;
2. 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转化思想.
学会总结,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课后思考题.
一同学在进行多边形的内角和计算时,求得内角和为1125°,可能吗?
当他发现错了之后,重新检查,发现少算了一个内角,你能求出这个内角是多少度?他求的是几边形的内角和吗?
多边形内角和与不等式的综合应用题,一题多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解法1.设这是n边形,这个内角为x°,依题意:(n-2)180=1125+x
x=(n-2)180-1125
∵0 ∴0<(n-2)180-1125<180 解得: ∵n是整数, ∴n=9. x=(9-2)180-1125=135 注:方程(n-2)180=1125+x中有两个未知数,解法1用n表示x,根据x的取值范围解不等式组求出了n;如果用x表示n,你能解出来吗? 解法2.设这是n边形,这个内角为x°,依题意:(n-2)180=1125+x ∵n是整数, ∴45+x是180的倍数. 又∵0 ∴45+x=180,x=135,n=9 还可以根据内角和的特点,先求出内角和. 解法3.设此多边形的内角和为x°,依题意:1125 即:180×6+45 ∵x是多边形内角和的度数 ∴x是180的倍数 ∴x=180×7=1260 边数=7+2=9, 这个内角=1260°-1125°=135° 令x=0,得:n=,令x=180,得:n= ∴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育理念,都体现在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里面。 说课过程中,要求结合ppt和说课内容脱稿完成,先前背的滚瓜烂熟的稿子一下子全部在脑海中消失,握着翻页器和小蜜蜂的手已经没有知觉,仿佛在不停地颤抖,一下子身体温度上升,不住的冒汗。这是作为完全无经验、没接触过说课的并且是当着全校数学老师面前进行的我,让我自己体验了又一面的我。 本以为口头说得东西感觉也听不出什么大概别的,可是在别人老师眼中却听得是相1、在学生进行猜想之后,让学生开始动手实验,测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并填表,这个环节在处理的时候不是很得当,因为量角在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个难点,没有很好地掌握量角的技巧导致没能准确地量角。当透彻,能够一一为我们指导出我们这次说课的切入点和反映的问题和重点并且给予我们一些宝贵的意见,让我们在这次的说课中学到知识,收获经验! 1、正确的理解说课和上课 说课是怎么想、上课是如何做。要有理论高度与理论依据去阐明如何说,如何做。 2、说课面对听课老师以及上课面对学生的不同情景展现的仪态、说话的语调、语气等。 3、设计意图要准确,为什么这样设计,理论依据和理论高度要呈现出来。 4、结构层次清晰表达,在说课时,ppt. 展现的内容既不能太繁杂也不可太简略,语速适中的脱稿完成。 5、做到扬长避短,比如板书 6、设计意图要做足,可以引申到哪里,又是哪里做铺垫,课件或者内容增加点新的东西新的创意更完美。 小学数学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评价 《三角形内角和》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性和分类之后的一个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学生下一步学习三角函数的基础。通过前面的教学,大多数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是知道的,但都没有仔细研究过。学生有了这样的基础之后,对教师来说,要展开教学还是有困难的。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在整堂课中有所收获呢?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经过作、验证等一系列活动,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从而习得知识,并得以巩固。 一、认识内角 通过回忆旧知,引出钝角三角形,让学生指钝角,接着说另外二个角为锐角, 教师接着引出这三个角叫做这个钝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并画上相应的角的符号。师接着呈现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让学生找内角,让内角这一概念得到巩固。应该说在这个过程中,内角这个概念是落实得比较到位的,学生也能很快领悟到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什么。 二、认识并猜测内角和 通过让学生观察,猜测哪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相加的和?通过这一问题,既引出了内角和,也抛出了猜测。在这个问题抛出之后,我们做了各种各样的预设。在课上,问题一抛下去,学生都说是一样的,是180度。面对这样的起点,我就接着问学生一个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有的学生回答得支支吾吾,也有的学生说因为三角板上有过的,相加的和是180度。这个回答也是在我预设之内的,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接触最多的就是从三角板上获得的,所以当学生有了这样的回答之后。我就说,同学们,看一看我们的三角板,你发现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那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呢?你们仔细研究过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从而引出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三、动手测量,验证猜测 在这个〔描述〕某教师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度”片段教学目标拟定为:认知目标――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过程;能力目标――发展动手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情感目标――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探索的乐趣,体验转化迁移的思想方法。该教师就上述片段教学目标的拟定背景作了阐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重视三维目标的统一,片段教学作为常态课堂教学的缩影,同样也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过程中,我分了二个层次,:学生量教师给的三种类型的三角形。 第二: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进行验证。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普遍的过程。这是动手作的过程。学生在这个环节这里花的时间比较多,我自己觉得课上得有点拖,也有点沉闷。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很多学生是运用180度这个结论来量的。比如说他先量了二个角,一个角就不量了,直接用180度减去前面二个角,就是第三个角。我想如果这样的话就失去了测量的意义了。在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同学都说他们测量的结果是180度,导致另外一些不是180度的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我想面对这样的问题,如果我在交流反馈的时候,再多加一个环节,问你量出来的三个角分别是几度,内角和是几度,这样是不是会减少一些这样的问题。 四、通过剪剪拼拼,再次验证 这一环节,我选择了直接告诉学生,剪下三个角来拼一拼,看看有什么发现。 如果我选用抛问题的方法,可能会出现一些亮点。当然这也只是一小部分学生而已,其实在实际的作过程中,在我电脑演示了剪与拼的过程之后,再让学生自己任意剪一剪、拼一拼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学生是不会拼的,不知道三个角该怎样放。我想在这个过程中,我在电脑演示的时候,如果再多加一下的话,可能在作的过程中,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进来。 整堂课下来,自己也觉得上得很沉闷,由于作活动比较多,学生的注意力也不是非常集中,当然这和自己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如准备不充分,心里紧张,课堂气氛没能调节得很好等等众多原因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有幸听了众多教师对我的评价,使我受益匪浅。反思在自己的课中,我觉得虽然验证的过程很严密,从特殊到普遍这样一个过程,但是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特别少,学生只是进行一些作。评课教师指出,通过对直角三角形的验证,继而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对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进行验证,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一下子体现了出来。在验证的过程中,也就是方法的运用。总而言之,在上课的过程中,给了师:刚才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我们通过动手作,用不同的方法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还有其他方法吗?我一次学习的过程,在教案设计时,该怎么样把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位,怎么样说好每一句话,预设好每一个环节。在听取各位教师的评课的过程中,让我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当然,更重要的是离不开执教者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在此,我衷心感谢全组数学教师对我中肯的评价,感谢他们对我的直言不讳,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使我能够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与学生共同去探讨,去发现,去学习。(自己改改吧!) 课题课教学设计表 选题名称 设计一些地板的平面镶嵌图 授课对象 全体学生 课时 1课时 选题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 1、 先由三角形内角和,再顺势推广到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计算,将内角和公式应用于镶嵌. 2、 正多边形的有关性质,每个内角度数的计算公式为 3、 ,理解一种或两种正多边形是否能够镶嵌成平面图形的原因 4、 能镶嵌成平面图案的多边形应满足的条件;. 5、 旋转、平移、反射知识的实际运用 教学活动设计 一. 创设情景, 小明家刚买了新房,准备装修,小明想把地面铺上地板砖, 小明来到建材市场,看到有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等形状的地板砖.请你帮小明想想,他可以买哪种形状的地板砖?为什么?,你能用不同的地板砖帮小明设计一些美丽的地板图案吗? 二、作实践。 活动1: 分组动手实验 (1)出示问题:用事先剪好的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纸片进行实验,学生迅速拼出图形。思考:如果用其中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哪些正多边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形.? (3)因为要使平面完全镶嵌不留空隙,则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的度数必须能整除 ) (4)师生共同总结 规律:用同一种正多边形进行覆盖时,关键是看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当周角360度是一个内角的整数倍时,即一个内角的正整数倍是360度时,这种正多边形可以覆盖平面,否则不可以. 活动2:出示问题: 大家用两种边长相等的正多边形的纸片拼接在一起进行组生1:100。合,情况又如何呢?” 实践得出: (1) 用三个正三角形和两个正方形能覆盖平面 (2) 用两个正三角形和两个正六边形能覆盖平面. (3) 用四个正三角形和一个正六边形也能覆盖平面. . 活动3:出示问题 如果不是正多边形,而是一般的平面图形又如何呢?比如用任意一种三角形、四边形能铺满地面吗? 探究发现: (1)任意三角形都可以用以镶嵌成一个平面; (2)任意形状的四边形都能通过旋转、反射和平移来镶嵌成一个平面; 活动4,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 (2)用正多边形进行镶嵌,有什么规律可循吗? 三、师:孩子们,认真想一想,你要根据什么来给这些三角形分类?有不同意见吗?对,分类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三角形可以按三个角和三条边的特点进行分类。接下来我们先按角来分。教师归纳小结:(板书) 平面镶嵌的条件是: (1) 用同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平面的条件是:当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的正整数倍是360时.这种正多边形可以覆盖平面. (2) 用两种边长相等的正多边形镶嵌平面的条件是每个拼接点处各角的和为360度。 (3) 在一般的多边形中,只有三角形和四边形可以覆盖平面. 四,课后实践探究 你能否设计出一个用边长相等的三种不同的正多边形的地砖铺地面的方案吗?把你设计的方案画成草图。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的内角和》。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作为第七章第三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再将内角和公式应用于平面镶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这样编排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探索与归纳能力,体会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和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2、数学思考:能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能力推理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和创造。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本节课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的思想,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的设计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2、活动的开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3、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我利用课件辅助教学,适时呈现问题情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直观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程序设计 1、本节教学将按以下六个流程展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尝试练习应用新知↓归纳总结形成体系↓分组竞赛升华情感 2、教学过程 互动环节互动内容设计意图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在一次数学基础知识抢答赛上,王老师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某个多边形所有的角加起来等于它的外角和,那么该多边形是几边形?小明同学仅用几秒钟就解决了问题,你能吗? (2)(演示教具)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引出课题。 这样一开始就利用抢答赛问题以及教具演示实验来提问设疑,学生很容易发问: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呢?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呢?从而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问题: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 (3)学生思考,并分组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 (4)学生分组选代表展示小组的探索成果,师生共同进行评判,对学生找到的不同方法要加以及时肯定。 学生可能找到以下几种方法: ①“量”—即先测量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求四个内角的和; ②“拼”—即把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周角; ③“分”—即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 教师在学生展示完后提问: ①在“量”、“拼”、“分”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作简单又相对准确? ②我们刚才找到了几种不同的辅助线的作法,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先回顾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角和,促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与猜想。 从简单的四边形入手,让学生亲自作寻求结论,易于引起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找到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多种分割形式,有利于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也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通过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1)问题:用刚才类似的方法,你能算出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吗? 学生先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再叙述结论。 (2)问题:依此类推,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为(n—2)·180°。从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到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乃至n边形,通过增强图形的复杂性,让学生体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同时在分组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4应用新知尝试练习 (1)想一想: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教材88页例1)。 (2)算一算 ①教材89页练习1、2。 ②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度? ③五边形的外角和,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呢? (1)现在你能解决数学知识抢答赛上,王老师提出的问题了吗?你知道为什么能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了吗?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方法?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引问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总结对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有利于培养归纳、总结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6分组竞赛升华情感 我制作了A、B、C、D四组不同的电子试卷,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合作完成,自检掌握情况。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在做练习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协作来巩固知识和获得技能。 在每组试卷中,大部分选自教材的练习题。另外,我还另增加了1个思考题,实际上是对证明四边形内角和方法的补充,主要是通过一题多解发散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还可以复习旧知识,把握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再次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五、评价分析 1、注意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通过课堂中学生展示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交流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动手作的表演,各种问题尝试解答等活动,使教师从学生思维活动、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序等多层面地了解学生。 2、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思考的习惯,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学生中出现的独特的想法或结论给予鼓励性评价。 六、设计说明 1、指导思想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本节课设计时,我遵循以下原则: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学习过程体现自主,知识建构循序渐进,思想方法有机渗透。 2、关于教材处理本教案设计时,我对教材作了如下改变: ①将教材例1作为练习中的“想一想”,由学生自已尝试解答; ②将例2中的求“六边形”的外角和,改为练习中的“算一算”,先让学生求“四边形”的外角和,再探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这样处理仍然是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③作业采取分组竞赛的形式合作完成。这样,在情感上,本节课学生由好奇到疑惑,由解决单个问题的一点点,到解决整个问题串的极大兴奋,产生了强烈的学习。这时,一次有效的教学竞赛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得到释放,学科个性得以张扬,教师可稍加点拨,适可而止,把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说明,不足之处,请各位指正,谢谢!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观察、发现、总结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内角和的基本概念。 1、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其内角和定理是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通常在七年级下学期进行教学。 2、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即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的,验证的结果是什么?。 3、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例如,可以通过绘制三角形的图形,让学生观察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或者通过实际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和,让学生感受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现象。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实际应用: 1、在数学中,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许多几何问题的基础。例如,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证明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其他性质,如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等。 2、在物理学中,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在力学中,可以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物体的受力方向和大小;在光学中,可以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光线的传播路径和角度等。 3、在实际生活中,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也有着广泛的〔分析〕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先剪下来,再拼在一起,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没有多大难度;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折在一起,变成一个平角,仅凭同桌两人合作则很难完成,需要教师点拨。可见,这里的合作探究没有多少合作的必要。教师为了体现合作学习,组织同桌学生合作作纸片,是追求时髦、故弄花哨的表面形式,简单地把动手作、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当成“新课堂”的展现点,而没有从学生“学”的角度对各种学法的实效进行评估,更没有选择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形式。因此,教师要从提高实效出发,对各种学习方法进行比较,并作出选择。如,通过剪、拼活动,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作活动,可让学生完成,获取丰富而深刻的数学体验;通过折角验证内角和的活动,可由教师演示,学生 难点观察、描述作过程,并分析结果。这样的课堂教学尽管没了花哨的形式,却因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而更富有实效。应用。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建筑物的角度和尺寸;在地图制作中,可以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和角度等。 由同一平面内,且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得到的封闭的内角和为180度的几何图形叫做三角形(),符号为△。三角形是几何图案的基本图形。下面我精心整理了《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作、比较,会根据三角形的角和边的特点进行分类,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2、在活动中渗透分类和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动手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三角形分类的过程中,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会根据角和边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难点 : 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各类三角形学具、实验报告单、量角器、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猜谜,复习旧知 师:孩子们,喜欢猜谜吗?(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猜猜看。 课件出示: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形状似座山, 稳定性能坚。 三竿首尾连交流了量的方法后,又展示了剪、拼的方法和折的方法。, 学问不简单。 ——打一几何图形 师追问:猜得真准!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导入、揭示课题 师:三角形有三个角和三条边,它的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瞧,今天三角形王国的许多朋友来了(课件出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它们的形状一样吗?(不一样)对,它们形态各异,各有各的特点。这节课咱们就根据它们的特点来分分类。(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分类) (设计意图:趣味,引“生”入胜。通过,唤起学生对三角形的角和边的有意注意,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做到“课伊始,趣亦生”。) (一)、按角分 1、师:老师把这些三角形放在小组长的1号信封里,在作之前我们来看看学习提示,请位同学读一读。 学习提示: A、每个组员从1号信封里取出2个三角形,仔细观察或比一比、量一量三角形三个角的每个角分别是什么角,标在三角形上。 B、有顺序地汇报,把同一类的三角形放在一起。 C、组长填写好报告单。 D、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 2、动手作,合作分类。 4、课件展示,并根据各类三角形的特点起名称。 5、小结,师介绍三角形按角分的图并板书图。 6、比较三种三角形的异同点。 7、小结 1、师:学会了按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我们再来研究按边分的三角形。我把这些三角形放在小组长的2号信封里。作之前请看学习提示,请位同学读一读。 学习提示: A、每个组员从2号信封里取出1个三角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B、有顺序地汇报,把同一类的三角形放在一起。 C、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 2、动手作,合作分类 4、课件展示,并根据各类三角形的特点起名称。 5、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以及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关系和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关系。 6、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课件展示。 7、小结。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的过程实际就是教学活动的过程”。以活动促学习是本节的教学定位。在活动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由的、开放的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分一分、猜一猜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数学对话”的机会,力求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充分展现做中学,从而获得对三角形边、角特征的认识,进而学会给三角形分类,促进学生的分类、概括、推理以及动手作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感悟出数学的真谛,逐渐养成探索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1、猜角游戏 师:把三角形藏起来,只露出一个角,你能猜出是哪种三角形吗?(课件分别出示:露出一个直角、一个钝角、一个锐角) 追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在点子图中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 投影展示,介绍既是什么三角形又是什么三角形的知识。 (设计意图:多形式、多层次的练习力求把学生带人一个活动场,一个思维场,一个情感场!学生在这个场域中游历,逐渐地内化知识、增长智慧、提升能力。) 四、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说说吧! 2、完成课本第87页第5题。 3、用三(2)小组汇报:通过实践发现只有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边形三种行而正五边形不行,为什么呢?角形拼一幅美丽的图案。 更多相关热门文章阅读: 1. 一年级下数学《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 2.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3. 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4.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面积和面积单位》 5.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模板 6. 《葡萄沟》优质教学设计模板 7. 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一、 说教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冀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3节的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也已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这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教材是按实验、探究和验证规律到归纳揭示规律实现灵活应用规律,这样的顺序来编排的。我深入理解编排意图,认为教材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建立起了初步的平台。我们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资源,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教学目标: 1、通过作活动探索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规律。 2、能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的问题。 3、培养探究精神,发展空间思维能力,体验动手动脑,探究发现验证数学规律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这一规律的过程,并归纳总结出规律。 教学难点:对不同探究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对规律的灵活应用。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若各个,剪刀、量角器、一张纸上画有三类三角形。 二、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测量、拼折、验证等方式确定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和。这样,既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 环节:复习铺垫。 师:关于三角形,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生:我知道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到黑板上指出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师要多让几个同学指三角形的角) 生:我知道了三角形的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师追问:角可以分为哪几类? 生: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师追问:什么叫做平角?平角多少度? 生:(1)、能否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正多边形进行镶嵌呢?角的两条边再一条直线的角叫做平角。平角180度。 师:你能上黑板上量出这两个角的度数吗? 学生复习用量角器量角,一边量一边说量角的方法。 第二环节:引入新课。 师:我们复习了这么多有关三角形和角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了这里是三角形的三个角,是三角形内的三个角,也可以叫三角形的内角,(板书内角)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存在什么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第三环节:动手作,探究新知。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提倡学生“做数学”用亲身体验的方式来经历数学,探究数学,这要求老师首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研究材料,如三种类型的三角形若干个,剪刀,量角器,白纸,直尺等,以及充裕的时间,保证学生能真正地实验,作和探索,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方式去探究问题。 1、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内角和指什么? 生:三个内角的度数相加。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在一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加起来共有多少度? 生2:150。 生4:200。 …… 师:光有猜想是不行的?这就需要想我们通过动手作,想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2、动脑思考,得出研究方法,确定研究范围。 师: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研究?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呢? 请同学们先思考,再在小组内把你的想法与同伴进行交流。 经过讨论,学生得出用量角器量、剪下来拼角、折角等方法。 师:是否只研究一个三角形就解决问题了? 生明确要研究三类三角形。(师学生明确研究范围) 师:同学们想到了不同的研究方法,老师给你们一些研究建议好吗? 教师出示研究建议:(1)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进行研究(2)用符号标出要研究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比如∠1、∠2、∠3(3)记录你的研究过程(测量的度数等)。(4)注意你的研究成果,准备全班交流。 3、小组合作,动手作,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随后,学生根据讨论的方法,教师的建议进行研究三角形内角和度数,并展示成果进行交流。 反馈时,从直角三角形切入,(因为直角三角形相对于其他两类三角形测量误会相对小一些)。当出现不同度数但总是在180度左右时,教师问:“三角形内角和有没有150度的?”“这说明了什么?”让学生知道测量总是有误的。接着交流锐角、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生1:我们小组是用量角器分别量出每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再把它们加起来,结果都是180左右。所以我们小组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2:我们小组也是这样做的。 生3:我们小组是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然后再拼在一起,拼成了一个平角。所以我们小组得到的结论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4:我们小组是把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向直角的方向对折,它们拼在一起又形成了一个直角,再加上原来的一个直角,共有两个直角,所以我们小组得到的结沦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师:刚才我们验证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0。那么,我们能不能说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呢? 生:由于这三种三角形包括了所有的三角形,所以可以得出结论: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 (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知识沟通 教师通过长方形、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学生把长方形、正方形与三角形建立起联系,让学生再次来科学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从而使学生对这一结论确信无疑。 面对结论,教师通过三个设问,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教师设问一:学习这一内容有什么用? 教师设问二:有没有一种三角形,只知道一个角就可以知道三个角的度数?” 第四环节: 灵活应用,拓展延伸。 揭示规律之后,学生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就要通过解答实际问题的练习来巩固内化。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我将练习分为以下3个层次。 1、基础练习。要求学生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在三角形内已知两个角,求第三个角。 由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局限,我将先出示有具体图形的题目,再出示文字叙述题。 2、提高练习。如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的度数;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或底角的度数,求底角或顶角的度数。 3、拓展练习。针对不同思维能力的学生,我设计的思考题是要求学生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规律,求多边形的内角和。我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去求解多边形的内角和,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这样安排可以兼顾不同能力的学生,在保证基本教学要求的同时,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本节课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探究互动中去,学生不仅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而体验到探索的甘苦,领略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成长,最终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板书: 三角形的内角和 量:内角和接近180° 拼:拼成平角 折:折成平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画:组成平角 片段教学是常态课堂教学的一个断面。对的片段教学加以透析,能以小见大,剖析教师在常态教学中的问题,提高常态课学生提高动手实能力、突破“添”的思维局限堂效益。现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中“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度”的教学片段为例,就构建有效数学课堂提出四点看法。 一、目标确定:忌泛化,倡明确 〔分析〕片段教学受特定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的制约,其目标应比课时目标更加精简、具体。然而上述片段教学目标看似全面,但指向不明。究其原因,是教师在常态教学中受“数学教学应倡导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统一”的禁锢,习惯教学目标面面俱到,导致教学目标形式化,缺乏可作性、可检测性。事实上,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不必面面俱到。教学目标只有具体、鲜明、精练、可及,才能成为教学活动的引路标。就上述片段教学而言,针对特定的片段教学内容,可将教学目标拟定为:“通过测量、剪拼、折叠等方法,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这样,教学目标变得简约、具体、明确,教学活动才具有方向性、针对性。 二、内容选择:忌臃肿,倡教师设问三:有没有一种三角形,一个角都不知道,却可以知道三个角的度数?”精练 〔描述〕某教师就上述片段 教学设计 了以下四个活动:1?郾让学生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引出课题。2?郾让学生画出几个三角形,量一量、算一算这些三角形的内角度数和,得出“大小、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的猜想。3?郾让学生将三角形三个内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得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4?郾让学生把同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折叠在一起,组成一个平角,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受到片段教学时间15分钟的限制,教师“教色”匆匆,虽然教得飞快,但最终还是没有完成预设内容,使本片段教学因残缺而遗憾。 〔分析〕该教师的片段教学之所以“上不完”,从表面上看,是时间太短,但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教师在常态教学中习惯了追求教学资源“多”、“全”、“新”,而不是追求资源内容精当和综合运用。数学教学讲究时效性,教学内容不在多,而在于精,尤其注重教学内容能否引发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积极思考。上述教学,前两个活动可以整合,后两个活动有重复之嫌。据此,教师可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使教学活动变得精练:1?郾组织学生通过测量、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引发猜想。2?郾启发学生不用量,自己探究用剪或折的方法验证猜想。这样精选教学内容,就能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充分而深刻,让数学课堂更富有实效。 〔描述〕学生动手测量、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各不相同:有的说179°,有的说180°,还有的说181°……大家争相辩解,相持不下。教师见状,忙加:“认为内角和是179°的同学是怎样量的?”教师让测量结果不是180°的学生一一上台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测量过程,再由其他学生评价、纠正。结果在测量计算这一环节花了近10分钟,而动手拼角、折角等活动只能蜻蜓点水,匆匆而过。教学活动“头重脚轻”,重心失衡。 〔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这一结论并非完全靠测量、计算得出,因为受测量工具、测量方法的制约,学生动手测量不一定能得到一个的结果,只要获得一定的体验、知道三个内角之和接近或等于180°就行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盲目随着学生的思路对三角形内角和的“近似值”进行细致测量计算是没有意义的。上述片段教学中教师被学生的思路引着走,折射出教师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对学生学习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动态生成缺少精心预设。数学教学要重视课堂现场生成,更要强调课前精心预设,从教学目标达成的高度对课堂生成信息提出取或舍的对策;既要尊重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给他们个性化的思考提供空间,也要正确他们将精力和思维集中在学习的核心处、知识的本质处。当学生测量、计算出三角形内角和大约为180°后,教师不必纠缠于此,而应通过“刚才大家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在180°左右,到底是多少呢?接下来我们动手验证”的过渡语,学生转入剪、拼、折等验证环节,直指教学目标,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描述〕在让学生动手折、剪、拼角的活动中,教师是这样组织的:同桌两人一组,每组发一张三角形纸片,同桌合作,将三角形的三个角组合在一起,看看它们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合作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有的组一人做,一人看;有的同桌两人重复作,浪费时间;还有的为谁先谁后作而争论不休……课后,教师在反思中提到,这里之所以要设计同桌两人共同作的活动,意在体现新课改倡导的合作学习方式。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州市钱塘小学 ◇编辑:曹文◇ 两节课教学解法4(极值法).设这是n边形,这个内角为x°,则0 甲老师只是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验证方法,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强化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学生验证的过程比较粗浅,这种方法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注重结论,忽视了探究的过程;这样学到的知识容易遗忘;《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反思
一、教材分析小学数学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评价
还记得我曾经在武汉市优质课比赛中听过的三节数学课,课题都是《圆的周长》,三节课都是先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系?通过直观,学生猜想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那么,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有两节课是让学生通过测量实物的周长和直径,再让学生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从而得出,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但是,从逻辑思维的角度,我要问:为什么就一定要去计算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呢?为什么一定要去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呢?作为教师,我有这样的疑惑。那么我们的学生肯定也有这样的疑问,只是没有胆量提出质疑而已。而在另外一节课中,教师合理的“导”,正解决了这样一个疑问。教师也是先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与它什么有关系?学生通过直观,猜想到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教师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实物的周长和直径,把数据填入表格。教师问:那么圆的周长和直径到底有怎么的关系呢?教师说明,在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时,一般是研究它们的“和的关系、的关系、乘积的关系和相除的倍数关系”这四种。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器计算圆的周长和直径相加、相减、相乘,不存在一定的规律。而在计算用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时,得出了一定的规律: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从而,研究得出圆的周长和直径存在着倍数关系。通过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在探究学习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数学,教师要合理地“导”,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高探究学习的成效。求初中数学课题课教学设计
[活动1、2]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生3:180。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三角形的分类》
有没有人有苏科版七年级下册 三角形的内角和(1) 的说课稿啊,急用!网上都是人教版的,不太一样。
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及外角和定理,并能应用.李申松异教育课堂观察哲学透析_透析片段教学,构建有效课堂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帮助学生统揽知识要领,完善认知,使得对三角形有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再把知识从课堂延伸课外,有效沟通数学与生活,实现小课堂大,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两位教师同样面对着这样的实际: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师:你们组分成几类?哪几个分成一类?有什么特点?有不一样的分法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36084111@qq.com,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