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心得 >  > 

神舟十一号全长多少 神舟十一号载人了吗

神舟十一号轨道与地面有多少公里

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的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和飞船返回,都是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轨道高度开展。

神舟十一号全长多少 神舟十一号载人了吗神舟十一号全长多少 神舟十一号载人了吗


神舟十一号全长多少 神舟十一号载人了吗


因为未来的载人空间站轨道位置较高。过去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轨道高度是343公里,而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时的轨道高度是393公里,比过去高了50公里。这与未来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基本相同,飞行也更加接近未来空间站要求。飞得更高对飞船的要求也更多,这意味着交会对接时飞船的控制与神舟十号不一样,还需要连续变轨。

神舟十一号飞船是指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神舟载人飞船,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神舟十一号由长征二号FY11运载火箭发射。

飞行乘组由两名男性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神舟十一号飞船由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飞船入轨后经过2天飞行完成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动对接形成组合体 。

神舟十一号是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为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 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是我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将长达33天。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

神舟十一离地球多少公里

神舟十一离地球多少公里

神州飞船十一号升太空并到达执行状态后离地球平均393千米,飞行一周大约是40千米,神舟十一号每天(即一昼夜,24小时)绕地球15.79 圈,绕地球一圈需要1.52小时,合.2分钟。

神州飞船在轨道执行距地球有多远

据了解,神舟五号飞船由长征-2f运载火箭发射到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350千米、倾角42.4°初始轨道。实施变轨后,进入343km的圆轨道。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神州十一号离地球多远

神州飞船十一号升太空并到达执行状态后离地球平均393千米。

神州飞船十一号升太空后离地球多少公里

神州飞船十一号升太空并到达执行状态后离地球平均393千米,飞行一周大约是40千米,神舟十一号每天(即一昼夜)绕地球16圈,绕地球一圈需要90分钟。

飞船离地球执行轨道近距离是多少

神舟五号飞船由长征-2f运载火箭发射到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350千米、倾角42.4°初始轨道。实施变轨后,进入343km的圆轨道。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天宫二号离地球多远

据了解,天宫二号将与神舟十一号在393公里轨道高度交会对接

甘肃酒泉9月14日电(记者李国利)天宫二号将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轨道高度交会对接。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1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表示,“这与未来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基本相同”。

天宫二号9月15日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则将于10月中下旬升空。

“此前的载人飞行和交会对接任务是在距地面343公里的轨道高度展开,而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的交会对接、组合体执行和飞船返回,都是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轨道高度开展。”武平说,这与未来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基本相同,飞行也更加接近未来空间站要求。

神舟飞船一到十四号明细列表

神舟飞船一到十四号明细如下:

1、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发射,无人在轨飞行21小时11分。

2、神舟二号,2001年1月10日发射,无人在轨飞行6天18小时22分。

3、神舟三号,2002年3月25日发射,搭载模拟人在轨飞行6天18小时39分。

4、神舟四号,2002年12月30日发射,搭载模拟人在轨飞行6天18小时39分。

5、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发射,搭载航天员杨利伟在轨飞行21小时28分。

6、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日发射,搭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在轨飞行4天19时32分。

7、神舟七号,2008年9月25日发射,搭载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在轨飞行2天20小时30分。

8、神舟八号,2011年11月1日发射,搭载模拟人在轨飞行18天。

9、神舟九号,2012年6月16日发射,搭载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女)在轨飞行12天。

10、神舟十号,2013年6月11日发射,搭载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女)在轨飞行15天。

11、神舟十一号,2016年10月17日发射,搭载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在轨飞行32天。

12、神舟十二号,2021年6月17日发射,搭载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在轨飞行93天。

13、神舟十三号,2021年10月16日发射,搭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女)、叶光富在轨飞行183天。

14、神舟十四号,2022年6月5日发射,搭载航天员陈冬、刘洋(女)、蔡旭哲在轨飞行中。

15、神舟十五号,正在进行紧锣密鼓地组装和测试。

神舟十一号资料

神舟十一号飞船是指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Y11运载火箭发射发射的载人飞船,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

飞行乘组由两名男性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神舟十一号飞船由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飞船入轨后经过2天飞行完成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动对接形成组合体。 神舟十一号是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为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是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 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

2016年11月18日下午,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着陆。

神舟号飞船的资料

神舟飞船是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 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由13个分系统组成。

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中部的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

一、轨道舱

飞船结构分为: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附加段,四部分,“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是一个圆柱体,总长度为2.8米,直径2.27米,一端与返回舱相通,另一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轨道舱被称为“多功能厅”,因为几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它时间都在轨道舱里。

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和清洁等诸多功能于一体。为了使轨道舱在独自飞行的阶段可以获得电力,轨道舱的两侧安装了太阳电池板翼,每块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面积为2.0×3.4米,轨道舱自由飞行时,可以由它提供0.5千瓦以上的电力。

轨道舱尾部有4组小的推进发动机,每组4个,为飞船提供辅助推力和轨道舱分离后继续保持轨道运动的能力;轨道舱一侧靠近返回舱部分有一个圆形的舱门,为航天员进出轨道舱提供了通道,不过,该舱门的直径仅65厘米,只有身体灵巧、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进出自由。

舱门的上面有轨道舱的观察窗。轨道舱是飞船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场所。舱内除备有食物、饮水和大收集器等生活装置外,还有空间应用和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返回舱返回后,轨道舱相当于一颗对地观察卫星或太空实验室,它将继续留在轨道上工作半年左右。

轨道舱留轨利用是飞船的一大特色,和美国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后,一般是废弃不用的。作为航天员的“太空卧室”,轨道舱的环境很舒适,舱内温度一般在17至25摄氏度之间。

二、返回舱

返回舱又称座舱,长2.00米,直径2.40米(不包括防热层)。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

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呈钟形,有舱门与轨道舱相通。返回舱式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内设可供3名航天员斜躺的座椅,供航天员起飞、上升和返回阶段乘坐。座椅前下方是仪表板、手控纵手柄和光学等,显示飞船上各系统机器设备的状况。

航天员通过这些仪表进行监视,并在必要时控制飞船上系统机器设备的工作。轨道舱和返回舱均是密闭的舱段,内有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确保舱内充满一个大气压力的氧氮混合气体,并将温度和湿度调节到人体合适的范围,确保航天员在整个飞行任务过程中的生命安全。

另外,舱内还安装了供着陆用的主、备两具降落伞。神舟号飞船的返回舱侧壁上开设了两个圆形窗口,一个用于航天员观测窗外的情景,另一个供航天员作光学观测地面驾驶飞船。

返回舱的底座是金属架层密封结构,上面安装了返回舱的仪器设备,该底座重量轻便,且十分坚固,在返回舱返回地面进入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被炙热的大气烧毁。

三、推进舱

推进舱又叫仪器舱或设备舱。推进舱长3.05米,直径2.50米,底部直径2.80米。安装推进系统、电源、轨道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

它呈圆柱形,内部装载推进系统的发动机和推进剂,为飞船提供调整姿态和轨道以及制动减速所需要的动力,还有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部分设备。两侧各有一对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太阳翼的面积为2.0×7.5米。

与前面轨道舱的电池翼加起来,产生的电力将三倍于联盟号,平均1.5千瓦以上,不多相当于富康AX新浪潮汽车的电源所提供功率。这几块电池翼除了所提供的电力较大之外,它还可以绕连接点转动,这样不管飞船怎样运动,它始终可以保持方向获得电力,免去了“翘向太阳”所要进行的大量机动,这样可以在保证太阳电池阵对日定向的同时进行飞船对地的不间断观测。

设备舱的尾部是飞船的推进系统。主推进系统由4个大型主发动机组成,它们在推进舱的底部正中。在推进舱侧裙内四周又分别布置了4对纠正姿态用的小推进器,说它们小是和主推进器比,与其他辅助推进器比它们可大很多。另外推进舱侧裙外还有辅助用的小型推进器。

四、神舟飞船附加段

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用的。在载人飞行及交会对接前,他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

对于附加段现阶段的设备没有介绍,但是一些业内人士进行了大胆的推测,如:其中一个半环型装置,据推测是用来安装方形的仪器装置。而三个相互垂直并可伸出的0.4米的探针被推测为可能是导航系统的一部分或对接系统的一部分。

因为美国的阿波罗飞船上曾有类似的装置用来进行对接。神舟飞船轨道舱前端可能装有式的对接系统。但这些装置可能只是一种试验型,在将来执行与太空站对接的任务时肯定会被新型对接系统所替换。

扩展资料:

神州飞船各型号概览

1、神舟一号,发射时间:1999-11-20 06:30,返回时间:1999-11-21 03:41,乘组:无人飞船,飞行时间:21小时11分。

2、神舟二号,发射时间:2001-01-10 01:00,返回时间:2001-01-16 19:22,乘组:无人飞船,飞行时间:6天18小时22分。

3、神舟三号,发射时间:2002-03-25 22:15,返回时间:2002-04-01 16:54,乘组:搭载模拟人,飞行时间:6天18小时39分。

4、神舟四号,发射时间:2002-12-30 00:40,返回时间:2003-01-05 19:16,乘组:搭载模拟人,飞行时间:6天18小时36分。

5、神舟五号,发射时间:2003-10-15 09:00,返回时间:2003-10-16 06:28,乘组:杨利伟,飞行时间:21小时28分。

6、神舟六号,发射时间:2005-10-12 09:00,返回时间:2005-10-17 04:32,乘组:费俊龙、聂海胜,飞行时间:4天19时32分。

7、神舟七号,发射时间:2008-09-25 21:10,返回时间:2008-09-28 17:37,乘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飞行时间:2天20小时30分。

8、神舟八号,发射时间:2011-11-01 05:58,返回时间:2011-11-17 19:32,乘组:搭载模拟人,飞行时间:18天。

9、神舟九号,发射时间:2012-06-16 18:37,返回时间:2012-06-29 10:03,乘组:景海鹏、刘旺、刘洋,飞行时间:12天。

10、神舟十号,发射时间:2013-06-11 17:38,返回时间:2013-06-26 08:07,乘组: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飞行时间:15天。

11、神舟十一号,发射时间:2016-10-17 07:30,返回时间:2016-11-18 13:33,乘组:景海鹏、陈冬,飞行时间:32天。

参考资料:

神舟十一号火箭多高

用于发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火箭是“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

长征二号F系列火箭是目前我国所有运载火箭中个头、重量最重、系统最复杂的火箭,也是我国发射载人航天器的专属火箭。长征二号F火箭是一种液体燃料两级半火箭。简单说,它的主体部分,也就是芯级由两级火箭上下组装而成,而剩下的半级,是捆绑在火箭四周的小火箭,专业名称叫做助推器。捆绑了助推器之后,它的起飞推力也明显增大,加速度也大,这样会大幅提高后续入轨能力。

长征二号F基本型火箭全长58.34米(含逃逸塔),一、二子级直径3.35米,助推器直径2.25米,整流罩直径3.8米,起飞质量479.8吨,可以把8.4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350千米、倾角42°的地球近地轨道。

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是“长征二号F改进型”(CZ-2F/G)火箭。长征二号F改进型是在长征二号F基本型的基础上,增加的助推器推进剂质量,起飞质量约493吨。与长征二号F基本型相比,改进型的整流罩直径仍为3.8米,火箭全长也仍为58.34米。

与长征二号F基本型相比,火箭运载能力有所提升,可以把8.8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350千米、倾角42°的地球近地轨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36084111@qq.com,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