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资讯 >  > 

少年情事老来悲_少年心事少年老

鹧鸪天这首诗的意思

1、诗意

少年情事老来悲_少年心事少年老少年情事老来悲_少年心事少年老


少年情事老来悲_少年心事少年老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作于作者贬谪黄州时期,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自我写照。全词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抒发自己雨后得新凉的喜悦。

2、原文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3、译文

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耸立的高山。近处竹林围绕的屋舍边,有长满衰草的小池塘,蝉鸣缭乱。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塘中红色的荷花散发幽香。

在乡村的野外,古城墙的近旁,我手拄藜杖慢步徘徊,转瞬已是夕阳。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梧”“剪朝霞”等【摘要】

“鹧鸪天”是什么意思?【提问】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梧”“剪朝霞”等【回答】

鹧鸪天宋词赏析1 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清新俊逸即兴之作,可见热爱生活意兴洋洋生气勃勃。《铅山县志》,“鹅湖山在县东北,周回四十余里。”山上有鹅湖,稼轩闲居带湖时常往来鹅湖游赏。

这首题在酒店墙壁上的小令以描写农村风光和一般农民日常生活为主,声韵欢快,运笔轻灵。一本小序作“春日即事题毛村酒垆”,可见所写都是眼前实景。如一首田园抒情诗,使人嗅到雨后田野清新泥土和庄稼的气息。首句写所见,感发生命的春天融入巨细──平原和小小的野荠菜花;雨后新耕的泥土上落下群鸦,好象它们也蒙受了春天的神秘律动。“多情白发春无奈”,词人在这美好的“闲适”中莫可奈何的烦恼心情,无意识领域的压抑。“晚日青帘酒易赊”,小酒店的青旗颇富吸引力,酒易得但真的陶醉却并不容易。──话一露头却卡住了,顾左右言他。叶嘉莹女士所谓“欲飞还敛”、“闲而不适”。

下片又转入欢快自然的农村生涯。农民精耕细作,见缝插针,牛栏近旁的一点隙地也种上了桑麻。忽然闪过一个人影,是一位青裙白衫的农村妇女经过,趁养蚕前的闲空走娘家吧?语气亲切,对农村生活十分熟悉。

宋代农村生活的一段珍贵录像。

鹧鸪天宋词赏析2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

辛弃疾

寻菊花无有,戏作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今惟有酒偏香。

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

黄花何处避重阳?

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秋风一夜霜。

辛弃疾词作鉴赏

辛弃疾的词,大多即景抒情、咏物言志,他的这首《鹧鸪天》也不例外。自从南归之后,他本希望能得到南宋政权的重用,报效,恢复中原,展露才干,但没想到他的这些志向不仅未能实现,反而遭奸臣谗害,落得被迫过上闲居生活。他虽寄情山水,但仍时常流露出一股愤愤不平之气。此词虽题为《寻菊花无有,戏作》,但整个上片都未直接接触题目,只是愤世疾俗之情的抒发;就是下片,对题目说来,也只是点到而已。

此词上片开头两句:掩鼻人间臭腐场,古今惟有酒偏香。仿佛凭空而来,却又发自心灵深处,是饱经风霜,到过了庙堂官场、都会边疆,目睹了官场丑恶之后的十分痛苦的总结和极端厌恶的心态。在辛弃疾的仕途生涯中,他看惯了当时投降派掌权,正人君子遭受打击,狗苟蝇营的小人气焰嚣张,故斥官场为臭腐场,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掩鼻二字,本于《孟子。离娄下》的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充分展示了词人自己品格的高洁和对丑恶的厌恶。正因为面对的是臭腐场,所以惟有酒偏香。酒之偏香,不在于它的味,而在于它能解忧。惟有酒偏香,言外之意是说除酒以外,一切都是臭腐的。人间与古今连用,即空间与时间结合,横与纵交织,意谓不仅眼前的人间是臭腐场,惟有酒偏香,而且从古到今,莫不如此。接着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两句,情调一转,由对人间深深的厌恶,变为对山林隐居生活的由衷的喜悦,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云烟畔,指词人闲居的铅山乡间别墅。这里依山临水,云烟缥缈,如世外桃源。歌舞忙,写词人闲适潇洒的生活和志得意满的情愫。他在闲居铅山时所作的词,多有类似语句。

上片叙写人间是臭腐场,词人欲远务之,从而为下片寻菊花作了铺垫。下片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转入正题。前两句点寻菊花,后一句明不见。老伴,据另一阕《鹧鸪天》(翰墨诸公久擅场)的题目可知,当为吴子似诸友。共秋光,共享秋光。古人多用秋光来表现菊花。如杜甫《课伐木》诗说:秋光近青岑,季月当泛菊。张孝祥《鹧鸪天》词说:一种浓华别样妆,留连春色到秋光。解将天上千年艳,翻作人间九月黄。因而共秋光,即隐含了寻菊花之意。黄花,即菊花。重阳,即农历九月初九,古人常在这天登高赏菊。结尾两句: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秋风一夜霜。是说菊花的开放,还得等待刮一阵秋风,落一夜严霜。这只是字面意思,实际是赞美菊花不趋炎附势而傲霜凌寒的品格。赞美菊花的这一品格,也是表明作者的品格。

通观全篇,这首词虽写法不合常规,但作者本意不在按题作文,而在借题发挥,表现他愤世的情怀和如菊的品格。

鹧鸪天宋词赏析3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辛弃疾宋词赏析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

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辛弃疾词作鉴赏

稼轩词六百余首,用调一百以上。在这些词调中,利用频率的是《鹧鸪天》,凡六十三首,占总数百分之十强,述怀、抒愤、言愁、叹老、酬答、赠别、祝寿、即事、咏物、写景、议论……无所不有。恐怕正是由于运用此调多而得心应手的缘故吧,所以代人赋便自然地也选择了此调。词题代人赋,今天已无法弄清代谁而作。从字里行间可知主人公是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

上片先从写景下笔: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柳塘新绿,点明季节为早春:晚日寒鸦,点明时间是傍晚。这景,是衬情之景。太阳即将落山,寒鸦正在归巢,极易令人引起对旧人的怀念,以孤独之感叹,而光线暗淡的晚日,又极易令人引起迟暮之想、不快之情,叫声凄婉的寒鸦,又极易令人精神不安、心情烦躁,所以在晚日寒鸦之后,紧接上了一片愁三字以抒其情。先写景后抒情是词人惯用手法,作者更是应用自如。柳塘新绿,是美好的景色,当是女主人心底的一缕温柔之情,使她眼里看出了景色的温柔。但是,细柳新蒲为谁绿呢?无限温柔为谁存在呢?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温柔的柳塘新绿之景,也同样,只能使一片愁增浓。温浓之前着一却字,旨在挑明乐景与哀情的不一致。接下来的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紧承上文的一片愁,是设,是愿望同时也是深沉的感叹。

这眼底的离恨,联系上文,又是一片愁之原因的展现。不信人间有白头,是以眼底无离恨?为条件的,现在既是眼底充满了离恨的那末人间就只能有白头了。这是以婉曲的方式来强调离恨之伤人,离恨使人白头。这两句,若直言之,就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君令人老。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殷切地希望眼底真的无离恨,人间永远无白头。

上阕四句,作者以正反两种手法,也主人公的愁思,细品味感情尚未至,但已是郁积心中,只待一发。

过片以下,愁思进入另一层次,即由概括地说一片愁,变为通过具体行为来写相思之情,深化一片愁。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是一个行为,极写女主人公离别之恨、相思之深。这将上片积情一、引喷发,悲情顿上一层。离恨相思,她内在的是柔肠已经寸断,外表则是盈盈粉泪难收,重上小红楼。小红楼,当是她与自己心上人曾经共同地方。今天重上这小红楼,恐怕是为的要重温昔日携手并肩、恩恩爱爱的欢乐,幻想着心上人可能仍在楼上。真是离别肠应断,相思骨合销(陈后主《寄碧玉诗》)。这女主人公的感情,是多么缠绵悱恻,多么凄楚动人啊!结尾的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进一步表现女主人公的痴情。她理智上清清楚楚地知道,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正如欧阳修在《踏莎行》中所说的那样: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然而对情人的思念使自己不能自主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倚靠着楼上的阑干远望。明知凭栏无用,仍要一次又一次地倚靠阑干而远望。其痴情若此,令人感叹!以频倚阑干不自由这句作结,实有神馀言外之妙。

下阕里作者抓住女主人公几个典型行为,通过难收重上情知频倚等词,准确地描写了,主人公痴情中身不由已的样子,其内心的思愁也不言自显。

这阕词虽然是代人赋,但在封建里,思妇是普遍存在的,思妇诗颇多亦有深厚的传统,因此稼轩写主人公之苦闷愁思能感同身受,写来其情不虚,其意不隔,情真景真,与空中语自别(许昂霄《词综偶评》)。我们大胆想,也极有可能是以代人赋为障眼法,借以自写情怀,如李义山之《代赠》、苏东坡之《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之类。

鹧鸪天宋词赏析4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首《鹧鸪天》词是一篇盛赞桂花的.作品。在李清照词中,咏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为流者还仅此一篇。它与《摊破浣溪沙》同为作者与丈夫居住青州时的作品。

作为供观赏的花卉,艳丽的色彩是惹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篇的上片正是抓住桂花“色”的特点来写的。“暗淡轻黄体性柔”,“暗”“淡”“轻”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黄、淡黄、轻黄。“体性柔”说这种花的花身和性质。

“情疏迹远只香留。”这种树多生于深山中,宋之问诗:“为问山东桂,无人何自芳。”李白诗:“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所以对人来说是迹远而情疏的,可是它的香却不因此而有所减少。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流。”作者以为,浅碧、深红在诸颜色中堪称美妙,然而,这些美妙的颜色,对于桂花来说,却是无须添加的。因为它浓郁的香气,温雅的体性已足使她成为流的名花,颜色淡一点又有什么要紧呢?

上片围绕“色”与“香”的矛盾展开形象化的议论,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美学观点。对于“花”这个具体的审美对象来说,“色”属于外在美的范畴,“味”属于内在美的范畴,作者以为色淡味香的桂花“自是花中流”,足见作者对于内在美是很推崇的。

下片的“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是紧承上一片的意思写的。梅花,虽然开在早春,开在百花之前,而且姿容秀丽,仪态万千。但是,面对着“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她却不能不生嫉妒之意;菊花,虽然开在深秋,独放百花之后,而且清雅秀美,幽香袭人,但面对着“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她也不能不掩饰羞愧之容。于是,正值中秋八月开放的桂花便理所当然地成为花中之冠了。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骚人”指的是屈原。屈原的《离骚》上多载草木名称,独独不见桂花。宋代的陈与义在《清平乐·咏桂》中说:“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意思和本词大体上是一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离骚》为憾事,以为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缘故。

就全篇来说,这首词的笔法是很巧妙的。全词自始至终都象是为桂花鸣不平,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的幽怨之情。

词中正面描写桂花的,只有开头两句。仅此两句便把桂花的颜色、光泽、性格、韵味都写尽了,为后面替桂花“鸣冤”、“正名”做好了铺垫。

作者之所以推崇桂花为流的花朵,是因为她十分注重桂花的内在美,十分欣赏桂花的色淡味香,体性温雅。所谓“何须浅碧深红色”,言外之意是,只要味香性柔,无须浅碧深红;如果徒有“浅碧深红”便不能列为花中流。为了推崇桂花,作者甚至让梅花生妒,使菊花含羞。其实,作者的咏梅、咏菊之作是不少的,这两种花,论颜色,论风韵,确实不在桂花之下,她们的“妒”和“羞”恐怕还是因为她们没有桂花那样浓郁的芳香吧?,作者更直接谈及咏桂与情思的关系,她以非凡的艺术家的胆量和勇气指责屈原的当年不收桂花入《离骚》是“情思”不够的缘故。至此,作者既为桂花“正”了“名”,又抒发了自己的一怀幽情。实际上,那“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正是作者傲视尘俗,乱世挺拔的正直性格的写照。

鹧鸪天宋词赏析5

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这首记梦词,作于宁宗庆元三年元宵节,题目是《元夕有所梦》。

本词以倒叙开始,先叙梦醒之后的无限怅触。肥水源出合肥,点明两人相爱地点。词人怅恨的是当初不该彼此钟情,因为情愫一经种下,就如水流之无有尽期,恋情亦是没有已时,即使分别以后,也是相互怀念,无时或忘。词意至此转入梦境,“梦中”两句,写词人日有所思,夜间便有所梦,但梦里的她却似隐若现,迷离朦胧,还不及画中人那样真切分明。可惜的是就连这样飘忽不定的梦,也很快被几声鸟啼惊破了。这里写梦中相会,不作正面叙述描绘,而是隐约其词,欲说还休。

作者写本词时已四十多岁,开始进入老境;世途的艰难,使他叹息“少小知名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二十多年前的恋情,到如今只能引起无限悲思:“少年情事老来悲。”“春未绿”两句点出,目前的凄凉况味,使他深感绿满大地的芳春尚未来到,而自身却已鬓发苍苍,徒伤老大。两人一别多年,只有在梦中能够小会片刻:“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江梅引》)有时就连在梦中也见不到伊人,使他更深系念:“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同上)

“人间别久不成悲”,这句话耐人寻思,别离本来只令人悲:“悲莫悲兮生别离”(《楚辞·九歌》)。“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周邦彦《蝶恋花》)。但分别时间一久,其感觉就与初别不同,是由表露转为内蕴,敏锐变成迟钝,此所谓“不成悲”也。但“不成悲”不等于不悲,相反的是别愈久则爱愈深,而悲也愈甚了。词人在同时所作《鹧鸪天》题为《元夕不出》的词中写道:

忆昨天街预赏时,柳悭梅小未教知。而今正是欢游夕,却怕春寒自掩扉。

帘寂寂,月低低,旧情唯有绛都词。芙蓉影暗三更后,卧听邻娃笑语归。

这首词可以作为“谁教”两句的注脚,每当那个令人惆怅的日子──元宵灯节到来之时,人们都上街欢游赏灯,而他却偏偏触景伤情,闭户不出。“谁教”是设问,试想两人各处天之一涯,每年此时,红莲明灯虽粲然如昔日,而彼此却都已历尽沧桑,追忆起当年欢聚的“旧情”,怎不教人黯然神伤!这种由于长别离而引起的长相思,究竟是谁所造成的,又有谁能理解呢?只有两人各自去细细体味了。

总的说来,两首词都是写梦境,只是前者勾勒清晰,想象丰富,后者情调幽暗迷惘,低徊留连。关于梦醒后的描写,前者采用淡笔,以自然之物衬托出内心衷情;后者运用浓墨,借灯节欢乐反跌出沦落之悲。此外并通过补叙、倒叙、衬托、渲染、追忆、想象,使这首字数不多的小词容纳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心理活动,还能开拓词境,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而作者的相思之意,也就象梦幻般地萦绕在人们的心上。这大概就是白石恋情词最值得称道的特色吧!

年华易老的诗句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宋:刘过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芦苇的枯叶落满沙洲,浅浅的寒水在沙滩上无声无息地流过。二十年光阴似箭,如今我又重新登上这旧地南楼。柳树下的小舟尚未系稳,我就匆匆忙忙重回故地。因为过不了几日就是中秋。早已破烂不堪的黄鹤矶头,我的老朋友有没有来过?我眼前满目是苍凉的旧江山,又平添了无尽的绵绵新愁。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2-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3-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宋:姜夔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街道上的风光,在纵情赏灯的时候,豪贵家的纱灯笼还未出门,门外的马儿已在嘶吼。我这白发苍苍的平民,没有随从呼前拥后。只有相随作伴的小女,坐在自己的肩头。花灯满街满市,月光映照衣裘。少年时的赏心乐事,老来却是悲凉的感受。来到繁华的沙河塘上,初春稍微有点寒冷气候,看完了灯的游人们,慢慢地朝家中行走。

4-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5-

诗三首·其二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6-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宋: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西城的杨柳逗留着春天的柔情,使我想起离别时的忧伤,眼泪很难收回。还记得当年你为我拴着归来的小舟。绿色的原野,红色的桥,是我们当时离别的情形。而如今你不在,只有水孤独地流着。美好的青春不为少年时停留,离别的苦恨,何时才到头?飘飞的柳絮,落花满地的时候我登上楼台。即使江水都化作泪水,也流不尽,依然有愁苦在心头。

7-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五代:李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幅员辽阔。宫殿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烟雾里的女萝。在这种的生活里,我哪里知道有这回事呢?自从做了俘虏,我因为在忧虑伤痛的折磨中过日子而腰肢减瘦、鬓发斑白。最使我记得的是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时候,宫廷里的音乐机关/教坊的乐工们还奏起别离的歌曲,这种生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而已。

1、人似年华易老宋李元膺 只查询李元膺的结果 《一落索·天上粉云如扫》

2、年华易老宋曹勋 只查询曹勋的结果 《选冠子·秀木撑空》

3、老怯年华易断魂宋陆游 只查询陆游的结果 《舟中作》

青春易逝,年华易老。淡淡哀伤,袭上心头。

风吹哀愁不走,雨打忧伤残留。

抬望天空清冷,寂静故地重游。

残梦滞留,昨日离别萦绕心头。

风华正茂,恰逢凋零。年少趣事,却以消融。

朗朗书声,犹如昨日,惶惶入耳。

浓郁离愁,却是盛开枝头。

聚时欢声离时愁,把酒挥泪情长留。

相聚原以相聚忧,离别更胜离别愁。

心中愁,寄青鸟。报以送别借挽留。

读罢姜夔的三首《鹧鸪天》词,心里似乎又有许多话要说,而且我又觉得我前面的那篇《一段情要沉吟多少年》写得是如此的肤浅了,因为在这三首元夕词中所表白出来的浓情厚意不是我辈所能臆想的。

这三首《鹧鸪天》词是姜夔四十多岁时寄居临安时所作。

首是“正月十一观灯”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山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这是一首闹中取静的词。观花灯本应是欢乐的事。但眼前的马嘶人闹的景象却勾起了一个中年男人对往日情景的追忆。在这滚滚红尘中,他的心却是孤独的痛苦的。因为在他的心中沉淀着一段终生难释的情怀。那少年时的一段情埋藏在心头,似一坛烈酒,经过了如水流年,非但未淡化而且会变得更浓更香。平日里,家有妻室,儿女乘肩,粗茶淡饭,诗书作伴暂时也许会淡薄记忆,但那是沉淀并不意味着往事会烟消云散。在这灯火阑珊的元夕夜,在欢聚的中他是那样的忆念那些流逝的岁月,那人那灯那情景再次出现在眼前。但流年如水,,灯火阑珊,何处觅同心,此情只待成追忆了。

一句“少年情事老来悲”感人心魄。既道出了作者的悲苦心景,又概括了少年情怀的浪漫和老来情结的难了。

本是欢聚,却是悲苦,人散了,心装许多愁,缓缓而归。

第二首是“元夜不出”

忆昨天街预赏时,柳悭梅小未教知。而今正是欢游夕,却怕春寒自掩扉。帘寂寂,月低低。旧情惟有绛都词。芙蓉影暗三更后,卧听邻娃笑语归。

前日里是元宵灯节的预演,他还在女儿的陪伴下去看了,似乎还有兴致,而今日里是元宵节啊,是最欢乐的时候啊。可是却不想出去了。为何?是春寒。只是怕春寒吗,未必见得。也许这怕春寒只是一托词。其实是有更深的原因的,他怕的是触景伤情,怕昨晚的情景再现,他怕勾起他那沉淀的少年情怀。真是一个重情而伤心的男人,他就象那经过了风雪相伴,随时都会飘飞的梅花,,孤傲而悲泣。他轻掩柴扉,躲进小屋,做什么呢,睡觉吗,他能安睡吗?夜深了,。帘深深,月低低,照无眠。旧时的情感都倾注在他在苏州所作的《暗香》和《疏影》中了。临家的孩子回家了,那种开心,那种开怀的笑!他并没有睡,他“在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一个并不算老的男人,其心景是那样的低沉,那样的悲惨,让我们再次想起他那句:“少年情事老来悲”。一段久远的情事却那样深刻地铭记于心,永难忘怀。这种痴迷人间少有。

笫三首元夕有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经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本词为白石散人怀念故人之作。据传,姜白石早年浪迹江淮,在合肥认识了一位精通音律,善谈琵琶之勾栏女子。至此,子期伯牙,引为知音,结下不解之缘。但最终不能相守,擦肩而过,天各一方。姜深憾之,二十多年未能释怀。值此上灯佳节,俪影成双。元宵的红莲灯便幻化成词人心中那点隽永的朱砂痣,故心痛徘徊之余,沉吟成此佳作。

肥水东流无尽期,肥水东流,滔滔无尽,恰似词人此恨绵绵无绝期。词人此刻正被相思的潮水淹没,回想当年,也许真不该和琵琶女认识并种下情根。如今相思泛滥,是灾,亦是劫。而无论是灾是劫,词人都是注定逃不过的。词以东流之水开明宗义,很容易让人想起李后主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恨绵长如此,教人断肠。言“种”,形象而意义深远,要知道这份相思已在词人心中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此生固然是无法拔除了。然而值得玩味的是,诗人一反常态的对这种感情冠以“不合”之谓,实为无奈之辞。词人真的后悔当初的那场结识吗?肯定不是。只是情到深处每每不堪,词人真正抱憾的是不能和这位红颜知己长相厮守,而要独自承受几十载如一日的苦恋。起笔峻拔,感情凝重,让人一下子跌入词人设置的感情漩涡中。

梦中未比丹青见,

牐牥道锖鼍山鸟啼。

既是“元夕有所梦”,那么,梦境如何?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词人的梦境定与他朝思暮想的故人有关。在画中,伊人虽巧笑嫣然,但凝然无语,不解词人相思之苦;在梦中,伊人也许会柳腰款摆,迎面走来,而词人也正待迎合。但就在这恍惚迷离之间,山鸟悲啼,把一场好梦也给生生的惊破了。想起金昌绪有过这么一首诗:“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明明是天各一方,只能在梦中相见聊慰相思之苦。然而,连美梦也不能持久,这是多么悲哀的现实!这首词写的是元宵之夜,然而可以想见的是,寻常日子,词人的思念也是枝枝蔓蔓的。只是适遇佳节,思念便借了势,疯长成遮蔽心房的蒲苇。能够经历几十年风雨洗礼的感情绝非等闲,其用情之专,用情之深,让人唏嘘不已。

春未绿,鬓先丝,

牐犎思浔鹁貌怀杀。

牐犓教岁岁红莲夜,

牐犃酱Τ烈鞲髯灾。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春天未至,鬓已先斑,看似感慨年华易逝,青春散场。实则是在遗憾没有了伊人,爱情堕入永远的冬天,春天不会再来。历经几度春秋的词人阅尽沧桑,终凄然道:“人间别久不成悲”。不知不觉中,时光流转,尘缘已经逝去二十几年。那段被唤醒的恋情成为词人心中永远的痛。在此,“不成悲”与上文的“不合”有同工之妙。“不合”即是“合该”,“不成悲”实则“已成悲”。只是日子久了,当初的刺痛变成了钝痛。虽然阔别多年,虽然了无音讯,只要一记起那段欢聚的时光,词人就难以自抑。我们无法知道两人是怎样走到一起又怎样相恋又怎样分开的。但通过两句,我们依稀可以窥见端倪:“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灯挂红莲,嬉闹元宵,以乐景衬伤情,这在词中殊为常见,然其情缠绵哀婉,令人愀然动容。或许多年以前,两人就俪影双双在灯火阑珊处留连忘返。词人相信两个人的这段感情是深挚的,是心心相印的,那位多情的女子也会在这样的夜晚牵挂着自己,念叨着自己。这样两面写到比光写自己单方面的恋情要深入得多,神思所极,遥系彼端,境界一下子拓宽了,任人遐思。于结句中姜夔清俊空灵的词风表露无遗。

春日登楼怀旧原文_翻译及赏析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远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深树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宋代·寇准《春日登楼怀旧》 春日登楼怀旧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远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深树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寇准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时见 一作:谁见)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沙洲冷。——宋代·苏轼《卜运算元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卜运算元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时见 一作:谁见)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沙洲冷。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宋代·姜夔《鹧鸪天 正月十一日观灯》

鹧鸪天 正月十一日观灯

巷陌风光纵赏时,

笼纱未出马先嘶。

白头居士无呵殿,

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

少年情事老来悲。

沙河塘上春寒浅,

看了游人缓缓归。翠阁朱栏倚处危,夜凉闲捻彩箫吹。曲中双凤已分飞。绿酒细倾消别恨,红笺小写问归期。月华风意似当时。——宋代·晏几道《浣溪沙》

浣溪沙

翠阁朱栏倚处危,

夜凉闲捻彩箫吹。

曲中双凤已分飞。

绿酒细倾消别恨,

红笺小写问归期。

月华风意似当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36084111@qq.com,本站将立刻删除。